這一邊有使者到來的話,一定要押送到燕京,以處決!如果說張必武親自來的話,一定要把他給殺了,絕不能讓這個罪魁禍首逃脫。
順治是給了吳三桂很多的獎勵,同時,也是嚴旨,絕對不能對張必武有任何的仁慈,張必武是他們滿清爭天下的最大敵人,一定要消滅才行。
這一訊息就傳到了張必武這裡,是告訴張必武,他想要到吳三桂那裡難了,怎麼說,順治也是給了吳三桂以嚴令了,張必武還去,真個是送死了。
張必武卻是一笑了,洪承疇對張必武是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進攻,張必武都一次次地將敵人給擊退了,幹得非常漂亮呢!
張必武久久沒有動身去吳三桂那,別人都以為張必武是說笑,他不會再去吳三桂那裡了,頂多是派個人去罷了。
可是他們又怎麼能知道,張必武這是在等良機到來,他是不打無把握的仗,要打就一定要贏。
張必武終於是等來了這一訊息,禤建豪向他一稟報,張必武不由是開心地笑了,這一訊息成了,張必武就有把握說服吳三桂了。
他等的就是這一刻,他已做好準備要到吳三桂那裡去了。有一點,張必武就算是秘密離開的,還得安置好軍事方面的佈署才行,不然洪承疇可是個可怕的對手啊!一有可乘之機,那就危險至極了!
安排好了,就算洪承疇再怎麼進攻,也不能把張必武的軍隊給消滅了,打敗。張必武對此是極具信心的。
張必武要去永曆那請旨了,他見到了永曆帝是頹廢地定定地待著,本來是躊躇滿志的永曆,他一心想著回到紫禁城,再成復興大明的中興之君,可是他在御駕親征之時,卻是一敗塗地,要不是有李定國、李過等拼死作戰以救出他的話,他就死定了。
更令永曆為之傷心難過的是他所信任的朱定鑫卻是滿人,反而是引領各人來抓他,幸好了李過等拼死,才讓永曆免遭被擒之禍。
永曆自己又受了傷,手臂和肩膀分別中了一箭,其中手臂上的一箭還是朱定鑫給射的。
似此,永曆又怎麼會不懊惱呢?永曆又是九死一生,他見到一個又一個的人死在他的跟前,而他是這樣地無助和無力,他有點痛恨自己了。
尤其是當永曆知道了他身邊最信任的人朱定鑫原來是滿清派來潛伏的殲細,就是想要挑起他對張必武的仇視,從而方便滿清奪得天下,他的心就撥地撥地涼了,自己眼瞎了!不識人啊!(未完待續。)
第八十四章自責中的永曆
永曆覺得自己以前重用殲臣,不辨忠殲,現在這一毛病依然,本以為被吳三桂所擒,多爾袞放了他,他會不再有以前的失策,可現在改不了啊!
永曆在自我埋怨了:一個大好的抗清局面就這樣地轉變到了對立面去了。不說保住大明,恐怕連漢人的江山也會丟在自己手中。
似此,心理承受能力本來就不強的永曆又怎麼會不自暴自棄呢?尤其是手臂上的箭傷更是時刻提醒自己呢!手臂上的箭傷要比肩膀上的還重。
只要一見到手臂上的傷疤,永曆就是難過異常,他的情緒就更加地低落了,他不能再自己了。
當張必武進來的時候,永曆正在看著崇禎的遺詔,而張必武還把崇禎的太子朱慈烺給叫到了永曆的跟前,與永曆互敘族誼,同時,張必武也是想要讓永曆知道不能總想著要除掉他張必武,奪回權力。好讓永曆安心做他的傀儡皇帝。
永曆是朱慈烺的叔叔,他們倆都為明朝不能再復興而痛哭流涕。尤其是朱慈烺更是看穿了,看透徹了,明朝難以再復興了,他已不再想著什麼再當回皇帝或者是太子。
如同崇禎在送他們出宮時所說的那樣,要是有機會就報仇,沒機會的話,就做一個平民百姓終老一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一個父親,崇禎還是希望兒女能平平安安地過此餘生,這就是人世間最好的事了。
朱慈烺知道父親的用意,更明白崇禎用血寫下的遺詔給張必武,就是想要保住漢人的江山,哪怕是明室不能再復興,只要是漢人坐江山,這就足夠了!故他才寫下這一封遺詔。
朱慈烺沒有能力做到復興明朝,尤其是不丟掉漢人的江山,他只能是讓有能力的人做到,同時效忠於他,支援他。
於是朱慈烺便把自己的想法給永曆說了,他認為張必武是當今唯一能阻止滿清坐江山的人,不能不靠他,而且張必武這個人是不會對明室趕盡殺絕的,作為亡國的皇族,只要能保得住命,那就是莫大的恩惠了,還想些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