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
崇禎一指張必武,說:“你回答我!回答我啊!”崇禎認為張必武聽到他的哭訴之後,一定會認可他的,他絕非亡國之君,他只是不幸敵不過天意!
作為一個皇帝,加上極要面子,崇禎可從來沒有在人的面前這樣倒苦水過。
崇禎在等待張必武的回答……
“愛民嗎?”張必武看著盧象升,說:“九老,當初你和姚東照以及一群百姓到燕京來求皇上免除因災生活困苦,且難以果腹的百姓的徭役,他們有著很多的苦水也想向皇上倒,甚至於不比此時皇上你的苦水少呢!”
張必武苦笑一聲,說:“可是呢?他們滿懷希望地想要得到皇上的接見,可是皇上根本就不接見!只是下聖旨讓他們快點回去,而且還說要是不回去的話,就一律嚴辦!皇上這麼做就等於是掐殺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盧象升嘆氣了,說:“皇上,是啊!國雄說得不錯!你這一舉著實很失策,百姓是上訴無門了,唯有最後的指望就是您這位皇帝來為他們做主。當身為皇帝的都不為百姓著想,都不能聽一聽百姓的訴苦,不為百姓做主,哪怕是您辦不到,只要給他們以安慰,他們都會伸長著脖子來等待,不至於全部鋌而走險造反,或者是從賊!你把他們的希望給掐殺了,那他們除了從賊造反,真的別無選擇!”
盧象升便一咬牙,說:“皇上,當初我屢次勸你不要加賦稅,加重稅收無疑是驅使百姓加入賊寇,令得天下永不得安寧啊!”
這麼一說,崇禎又在嘆氣了,他想到以前百姓來燕京逃難,燕京的大街小巷全是逃難的百姓,而且百姓派代表在長安門跪見,卻沒有得到接見,他們是滿懷希望而來卻是失望而歸!哪個想到就是這些百姓以後跟隨了李自成,破洛陽、毀開封,據河南,陷襄陽,佔陝西,直至最後打到燕京城!
崇禎漲得滿臉通紅,他不想再聽這些逆耳良言,反正一切都晚了,他擺擺手,說:“好了!不要再說了!不要說了!朕還不是因為沒錢嗎?要是有錢的話,朕又怎麼會不好好地寬慰他們呢?”他覺得無奈啊,他真的是想要好好地讓百姓過上好曰子卻辦不到啊!
張必武冷笑,說:“沒錢?皇上,國庫是沒錢!可是作為皇帝私產的內帑卻是有著不少的錢!當然皇上是不會動用的,歷朝皇**是往內帑裡放錢,還沒有哪個皇帝是從裡面拿錢出來的!這樣你就成了敗家子!你太注重臉面了!要是你不怕動用內帑的話,不怕因此背上敗家子的罵名,國家有錢了,最起碼能賑濟災民,李自成和張獻忠就不能成勢!”
崇禎看著張必武,隨之嘆氣了,確實內帑的錢,他沒有動用,他是怕擔上敗家子的罵名,不過崇禎也苦啊,他生怕動用了內帑也是杯水車薪,到時不但沒能讓國勢好轉,還背敗家子,就得不償失了。他患得患失啊!
張必武便說:“皇上,你知道為什麼文官們大多是為己嗎?因為他們寒窗苦讀十年,方才金榜題名,他們就認為他們能當上官全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他們不是在感謝朝廷,不是想著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請命。”
“而是想著,我辛苦地讀書為的就是今天!我官印到手了,我為什麼不好好地享受呢?不然我不就白白地寒窗苦讀了嗎?在這樣思想下,他們能真心為國嗎?能不盡做著些損公而利私的勾當嗎?”
“八股文,就是為了當官而讀的!他們是崇尚的只有透過科舉必考的書籍,其他的一律斥為雜學!而他們卻忘記了他們所崇敬的孔聖人說過的一句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匆施於人!他們全忘記了,因為他們眼裡只有登科,做官,享福!”
“你又怎麼苛求他們說聖人話,說仁義道德卻要去言行一致呢?他們不過認為說聖人話,偽君子的樣子是他們當官享受的工具,當官只是回報他們苦讀!”
崇禎聽到這後,他不由苦笑了一下,原來明朝的科舉為了方便統治,卻沒有想到讓文官對朝廷感恩,八股文卻造成了一大批的只知享樂不念國家的官。
畢竟明朝對百官是苛刻少恩的,這一切都為了皇權的加固,也就造成了明末官僚'***'透頂,只想自己,真正忠心為國,為朝廷對朝廷對國感恩的沒有幾個了。
王承恩卻是不由四處張望,他很擔心,雖然說皇宮還沒有失守,他就怕一旦來不及,讓李自成的人馬把崇禎給捉住,那時崇禎想要自殺都不行了。
王承恩便催道:“皇上,快沒時間了!你看看!”是啊!燕京已被李自成所攻破了!正是危急時刻啊!再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