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負責的,但總督府必須要監督,主要的責任也是在總督府,也就是說,若是漕糧不能夠徵收齊,直接負責的就是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
所以秋收季節在即,鄭勳睿倒是顯得很輕鬆,馬士英和史可法則是異常的忙碌,奔波於淮北以及大運河沿途各地,督促官府完成漕糧的徵收任務。
鄭勳睿出任漕運總督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將淮北諸地治理的很好,畢竟他兼任四府三州的巡撫,但也有他力不能及的地方,那就是大運河其他需要徵收漕糧的地方。包括南京和杭州等地,這些地方徵收漕糧的陋習還是普遍存在,唯一出現變化的是碼頭,因為碼頭是洪門牢牢控制的,各地的漕幫已經被總督府全部剿滅。
這裡面矛盾自然就出現了,各地官府和官吏。想著能夠從漕運之中獲取大量的好處,可碼頭上的事宜,悉數都被洪門控制,其實也就是總督府控制,雖說鄭勳睿是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右都御史,但山高皇帝遠,距離淮安太遠的地方,鄭勳睿無法插手。
故而一些衝突也會出現,並且在碼頭上面出現。多是當地的混混無賴與洪門之間的衝突,其實混混無賴背後就是當地官府暗地裡的支援,鄭勳睿對這些事情心知肚明,他要求洪門毫不留情的打壓當地的混混無賴,只要敢在碼頭上鬧事,那就毫不客氣的收拾,至於說當地官府出面解決爭端,就由鄭勳睿直接出面應對。
鄭勳睿右都御史的官職。令很多的地方官吏畏懼,擁有這個職銜。鄭勳睿可以直接彈劾甚至是處理五品以下的官員,儘管以前這個權力限定在淮北,但鄭勳睿利用在京城的關係,取得了張鳳翼和楊一鵬等人的支援,將彈劾的權力擴大至京杭大運河所經過的全部碼頭,內閣在邸報之中也專門提到了這件事情。
鄭勳睿出任漕運總督以來。有力保證了漕運的順暢,北方對漕運的倚重是巨大的,不客氣的說,若是漕運崩潰,北直隸的府州縣官衙都是難以維繫的。北方很快就會出現大亂子,因為漕運的順暢,北方糧食的供給充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