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3 / 4)

小說:明末傳奇 作者:向前

做出準確的判斷,在他看來,大清國雖然成立了,但是入主中原尚需要一定的時間,不管是從兵力的對比,還是從錢財的多寡方面,大清國與大明王朝有著一定的差距。

皇太極非常關心大明王朝的情況,這麼多年過去,大明王朝一直都不能夠剿滅內部的流寇,國力大為折損,這為大清國爭取到了不少的機會,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幾次進入關內劫掠,獲取了大量的錢財和人口,特別是劫掠到為數眾多的漢人,讓遼東的種植技術明顯的提升,能夠產出一些糧食了,要知道滿人基本是不會種地的,習慣於遊牧狩獵的生活。

損失的八旗子弟達到兩萬人以上。阿巴泰被明軍生擒,這在皇太極看來,就是一次重大的失敗,好在阿濟格還算是清醒,撤出大明的京畿之地,若是阿濟格不管不顧。繼續展開進攻,說不定會造成更加重大的損失。

大明的人很多,滿八旗可沒有那麼多的驍勇軍士。

大政殿,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成親王嶽託,豫郡王多鐸、穎郡王阿達禮等人都在這裡。

還有一個皇太極最為信任的漢臣,范文程,同樣也在大殿之中。

皇太極登基的時候,范文程被敕封為內秘書院大學士,二等甲喇京章。可謂是漢人之中的第一人了。不要看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等人被敕封為王,但他們的地位,遠不能和范文程比較,皇太極敕封他們為王,不過是做給諸多的明軍將軍看的,但對范文程是真正的信任,皇太極每次商議軍國大事,都要徵詢范文程的意見。皇太極宣諭的敕書,大都出自於范文程之手。

皇太極很清楚。自己的弟兄以及子侄,征戰廝殺是非常勇猛的,可是在文化上面,那就不敢恭維了,這恐怕成為規律了,而且最大的問題在於。滿人看不起漢文化,認為滿人是最高等的民族,認為滿文化比漢文化要強很多,滿人對於漢文化根本就沒有興趣,這讓皇太極很是為難。他首先是滿人的皇帝,其次才是蒙古人和漢人的皇帝,從根本上來說,他必須維護滿人的利益,接下來才能夠兼顧到蒙古人和漢人的利益。

所以有著不錯學識的范文程,很快就得到了皇太極高度的信任。

不過這不代表在大清國漢人就有著不錯的地位了,在大清國,漢人的地位是最低的,還不如蒙古人,皇太極儘管制定了不少的政策,要求優待漢人,可諸多的親王、郡王、貝勒和貝子等等,還是將漢人當作是劣等人,沒有看在眼裡。

皇太極剛剛登基做皇帝,沒有那麼多的禮儀,大清國也沒有完全吸收漢人的禮儀,特別是在議事的時候,相對還是很隨便的。

阿濟格的信函,范文程已經宣讀過了。

皇太極徵詢意見開始之後,代善首先開口。

“臣以為贖回七弟是有必要的。。。”

代善剛剛開口說話,就被皇太極打斷了。

“二哥,不要用滿語說。”

范文程低下頭,大殿之內只有他一個漢人,皇太極以前和代善等人商議軍國大事的時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說的滿語,儘管在皇太極身邊這麼多年,范文程也學會了滿語,但不是特別的熟練,同時皇太極召集眾人議事,大家都說滿語,也是對他這個漢人的排斥。

代善看了看范文程,再次開口。

“臣認為應該贖回阿巴泰,一旦贖回阿巴泰之後,臣願意領兵,再次征伐大明。”

滿人議事說話簡單,沒有那麼多文采,幾句話就表達出來了意思。

濟爾哈朗、多爾袞和豪格等人紛紛表態,意思和代善的是一樣的,特別是豪格,信誓旦旦的說要率領大軍前去攻打大明的京城。

皇太極的眉頭一直都皺著,其實他的打算根本不是如此。

此次入關劫掠,皇太極想到的是慶賀大清國的成立,順便也試探一下大明的實力,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征服朝鮮,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緊靠著大清國,威脅很大。

眾人都說過之後,皇太極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終於開口了。

“皇上,奴才以為,諸位王爺、郡王之建議是正確的,的確要贖回貝勒爺,至於說是不是繼續征伐大明,奴才以為有待商議。”

在滿人的面前,漢人都是奴才,而且能夠在皇上和王爺、郡王等面前自稱為奴才,已經是受到了優待了。

皇太極對范文程的態度還是不錯的,等到范文程說完之後,馬上開口了。

“範大學士認為暫時不要進攻大明瞭,說說理由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