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年的殘酷的廝殺,有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能力,有著無比豐富的經驗,一定是能夠完成守衛瀋陽以北諸多地方的任務的。
如此重要的任務,多爾袞是絕不敢交給豪格包括阿濟格等人的。
可惜這一次,多爾袞高看了代善。
多爾袞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沒有能夠真正落到實處,他與濟爾哈朗的權鬥剛剛告一段落,絕大部分的事情還沒有來得及著手部署,很多自身的戰略部署和戰略意圖,也沒有來得及在滿人權貴之中宣揚,能夠在權鬥之中獲勝。真正掌控大清國的權力,依靠的還是多爾袞多年征伐廝殺立下的戰功,以及在滿人權貴之中的威望。
多爾袞對於大清國未來最為重大的部署,就是在八旗軍不能夠抵禦明軍進攻的情況之下,以儲存實力為主,朝著北方退卻。北方的寬城府和上京,都是可以供選擇的地方,明軍的勢頭正盛,關鍵時刻還是要避開明軍的風頭。
不過多爾袞的這個想法,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公開的,也不是滿人權貴短時間可以接受的,若是皇太極沒有建立大清國,依舊是原來的後金,那麼滿人權貴對於這一切也許是能夠理解的。但大清國在瀋陽定都已經十多年了,滿人權貴早就適應了瀋陽的一切,甚至將瀋陽視為大清國的一切,如此情況之下,放棄瀋陽的決定,就不是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了。
說到底,還是多爾袞的時間不夠,若是給他一年左右的時間。很多的事情都能夠落到實處,他多爾袞的影響力也不同於一般。甚至不低於皇太極。
遺憾的是大明皇上鄭勳睿根本不給多爾袞時間,甚至在如此嚴寒和惡劣的氣候之下,也親率大軍展開了全面的進攻。
這讓多爾袞真切感受到了,他面對的不是一般的對手,皇太極都感覺到畏懼的對手,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座撼不動的大山。
種種的原因綜合起立。促使代善做了一個絕對錯誤的決定。
代善將正紅旗的主力部署在撫順和薩爾滸,自身也坐鎮撫順,鐵嶺、開原和鎮北關,幾乎沒有部署什麼兵力,其次就是在安樂州部署了一千人左右。
代善如此部署也是有道理的。和絕大部分滿人權貴的想法一樣,代善也是想著要護衛大清國都城瀋陽的,撫順和薩爾滸距離瀋陽不是太遠,代善將正紅旗全部的騎兵都部署在這裡,一旦瀋陽遭遇到明軍的進攻,則騎兵可以飛速的馳援,若是騎兵部署到開原、鎮北關甚至是安樂州去了,一旦瀋陽遭遇到危險,那是望塵莫及的。
從這個層面看,代善的部署是不錯的,他不可能知道多爾袞真實的意圖,或者說就算是明白了,但沒有得到多爾袞詳細的闡述,也是不會按照多爾袞的部署執行的。
就在代善還在觀望瀋陽局勢的時候,他即二連三的收到了多爾袞的信函,也知道多爾袞部署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被全部摧毀。
身在撫順的代善,手裡拿著多爾袞的信函大發雷霆,作為他這個年紀的人,此等的情況非常罕見,這也足以說明了代善內心的憤怒。
代善準確的抓住了多爾袞出現的幾個重大失誤。
其一是設定五道防線的事宜,導致戰線鋪的過大,讓明軍有了各個擊破的機會,其二是讓漢八旗駐守第一道防線,明知漢八旗已經沒有鬥志,而且存在臨陣倒戈的危險,居然讓漢八旗鎮守遼河以東,結果導致漢八旗全面的倒戈,其二是第二道防線是極為重要的地方,處於渾河與太子河的交界處,需要重兵駐防,卻僅僅派遣蒙八旗不足三萬人鎮守,其三是第三道和第四道防線的設定,過於的重複,現在看來純粹是想著保全滿八旗的實力,殊不知一旦明軍攻陷了瀋陽,八旗軍失去了都城,甚至失去了大清國,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設定五道防線的事宜,完全是多爾袞做出的決定,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都是不清楚的,現在出現了重大的問題,責任自然也是多爾袞直接承擔的。
多爾袞的信函之中,要求正紅旗將主要的兵力集中到安樂州一帶。
代善對於多爾袞的這個部署嗤之以鼻,根本不打算執行。
代善當然明白多爾袞的意思,正紅旗的軍士駐守安樂州,無非是守住退路,可是多爾袞想的也太簡單了,若是明軍攻陷了撫順、薩爾滸、開原乃至於鎮北關,瀋陽周遭的八旗軍照樣沒有出路,而要守住這一片廣大的區域,憑藉著正紅旗的力量,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集中兵力與明軍死拼。
代善認為目前還不應該考慮撤退的問題,目前重點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