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雲麾將軍、忠武將軍、昭武校尉等等。這種職銜只是表示官員的級別,也是有品級的。第三種是爵位以及勳官。這種官職主要是來自朝廷的封賞。比如李潛原來的爵位是武威侯,屬於侯爵。再比如,李潛的長子李福(小麥粒)雖然才十一歲,不過卻有個飛騎尉的官職。這個飛騎尉便是勳官。爵位和勳官的共同特點便是隻是個稱號,不負責任何事務。
這三種職銜該如何區分理解呢?用現代軍隊的軍銜制來解釋最容易理解。簡單來說,職事官就是師長、團長、營長。而散官就如同中尉、上尉、中校、上校等軍銜一樣。比如,某人可能有中校或上校的軍銜,卻未必擔任營長或團長等職務。至於爵位和勳官,則如同一級戰鬥英雄、二級戰鬥英雄一樣,是個榮譽稱號。
散官和爵位對於李潛而言只是錦上添花,除了聽著好聽,俸祿增加了一些外,並沒有多少實際好處。現在對李潛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驛傳系統和錢莊。只有掌握了這些,他才穩如泰山。如果沒了這些,他便成了無根的浮萍。所以,他的上表中並沒有請辭兵部侍郎和錢莊總督一職。
錢莊總督是李潛在開辦錢莊之時設立的職務,李世民的聖旨等於正式承認了錢莊總督這個職務的合法xìng。吏部對錢莊總督這個職務規定的品級是正五品上,比駕部郎中(從五品上)高了兩級。從吏部的規定李潛看出日後自己不再兼任錢莊總督的話,絕對不會再出現錢莊總督與駕部郎中由一人兼任的局面。不過,從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角度來說這是好事。
李潛上表請辭之後,李世民下了第二道旨意,晉兵部侍郎兼錢莊總督;另授銀青光祿大夫,晉武威縣公,賜食實封三百戶。
這道聖旨傳出後立刻引起朝野譁然。眾人譁然的主要原因並非是覺得李潛配不上這個封賞,而是這道封賞聖旨的本身就頗為耐人尋味。
這道旨意與上道旨意看上去差別不大,只有兩點不同。一是爵位從武威公(國公)變成了縣公,二是多了個賜食實封三百戶。其實,真正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後面這個實封三百戶上。自從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登基後大封裴寂、長孫無忌、尉遲恭等四十三名功臣後,再也沒有封給任何一名功臣食實封。只在李靖和李績等人滅了突厥後增加了部分功臣的實封數量。李靖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才只增加了一百戶實封而已!加了這一百戶李靖的實封是多少?區區五百戶!
李靖的滅國之功才只加了實封一百戶。李世民卻一張口就給了李潛實封三百戶,這說明了什麼?天恩浩dang?李潛備受李世民青睞?還是李世民準備重點培養李潛?也許在外人眼裡是這樣。不過李潛卻不這樣認為。因為他從這道聖旨中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自從軍以來,李潛雖然立下了不少戰功,擔任駕部郎中之後他更是功勞卓著。然而,李潛自己心裡清楚,他所立下的所有功勞加在一塊也比不上李靖、李績這些大佬立下赫赫戰功的十分之一。他相信李世民心裡更清楚這一點。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李世民之所以會破格封賞李潛,除了要顯示對他李潛的青睞和恩寵之外,李潛認為李世民此舉只會讓他成為眾人的焦點。李潛知道,若是自己接受了這個封賞,肯定會有人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著跳出來質疑自己憑什麼得到如此破格封賞?到時,無論自己怎樣解釋都不可避免地變成某些人的眼中釘、rou中刺。
雖然某位偉人曾經說過“與人鬥,其樂無窮”這句振聾聵的至理名言。不過李潛目前還不想把精力放在與人勾心鬥角上,他現在想的是如何培植自己的力量,慢慢改變歷史程序,彌補前世的遺憾。按照前世的歷史程序,很快大唐將與吐谷渾開戰,緊接著大唐還要與高昌開戰,與西突厥開戰將整個西域納入帝國版圖。隨後,大唐還將與高麗展開一場持續時間長達二十年的戰事。
遍歷這些戰事,除了滅吐谷渾之戰和滅高昌之戰,因為是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將親自率軍出征,對戰機的把握爐火純青,採取了雷霆手段,徹底根除了吐谷渾和高昌死灰復燃的可能,達到了一戰定乾坤的效果。其他幾場戰事都是打打和和,拖拖拉拉打了幾十年,徒費國力,嚴重削弱了大唐的根基。
對此李潛曾反覆思忖過多次,認為造成這種局面固然有多種原因,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大唐對打下來的領土缺乏足夠控制力。控制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為這幾次戰事都是大唐勞師遠征,用於戰事的花費巨大,朝廷無力支撐長久作戰,而打下來的領土一時半刻無法讓大唐得到好處。用一句簡單直白的話來說,就是打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