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魏卿,你為何反對?”
魏徵道:“且不論李潛是否是李軌之子,御史彈劾其勾結江洋大盜一事就必須要追查到底。”
房玄齡將李世民臉sè不悅,立刻道:“依貞觀律,官員受到御史彈劾應予以自辯,御史也反駁其自辯,最終只有確認彈劾屬實才能定罪。魏參政,現在李潛只需自辯即可,無須交與有司審理。”
房玄齡這樣說擺明了是在勸架。不過,所有人都知道房玄齡根本勸不住。因為魏徵這人是典型的一根筋。想三言兩語勸住魏徵根本不可能。三言兩語將他罵的啞口無言還差不多。房玄齡自己也知道勸不住魏徵,他之所還多費這些口舌不過是表表態度而已。
魏徵搖頭道:“房相此言差矣。貞觀律所規定的,准予被御史彈劾的官員自辯,指的是對其施政存有爭議的官員。請問房相,勾結江洋大盜與李潛施政有關嗎?”
房玄齡頓時啞口無言。事實上,他當然清楚御史彈劾李潛勾結江洋大盜一案是怎麼回事。這件案子明顯是在翻舊賬。所謂的江洋大盜指的就是當初被李潛押到長安來的趙天德等人。後來因為李世民的表態此事不了了之。沒想到過了幾個月這件事又被人拿出來說事。只是房玄齡明知如此卻不好言明,所以對於魏徵的反詰他只能拱手一笑,認輸服軟。
房玄齡不好開口,不代表李世民也不好開口。他看到魏徵將房玄齡駁倒,便道:“御史彈劾李潛勾結江洋大盜的奏章我已看了。奏章上說的那兩名江洋大盜分明就是八月初李潛從信都抓來的人。若說李潛勾結他們,可為何當初李潛會抓他們?況且在那之前李潛與他們並不認識,如何勾結?”
魏徵反駁道:“不然。陛下,李郎中抓他們是在八月初,距御史彈劾他已過了近四個月。雖然在八月初之前李郎中並認識他們,可並不代表在那之後他們不認識,更不代表在那之後他們沒有互相勾結。”
李世民怒了,道:“可也不代表他們就有過勾結。”
“所以才需要交與有sè審訊。”魏徵不亢不卑地道。
李世民這下更是惱火,口不擇言道:“魏徵,你為何一再針對李潛,是否因為他當初曾讓你難堪?”
魏徵臉sè也變了,惱火地道:“陛下,我魏徵豈是那種眥睚必報的小人我魏徵做事一向只對事不對人。陛下如果相信李潛是清白的,為何不讓他接受的審訊?”
長久以來官員都將被捕下獄視為恥辱。漢朝李廣因為不願受刀筆小吏的侮辱,在得知漢武帝要將他緝拿下獄時竟然拔劍自刎。本朝官員也將下獄視為羞恥。李淵當政時也很注意這一點。對犯了罪的重臣、寵臣從來不假手有司審理,而是直接叫過來訓斥,訓斥完了便宣佈處理結果。這也是給那些臣子留幾分顏面。
李潛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下獄,本來就很沒面子。不過發生了監牢刺殺一事,加上他在刺殺事件的中的超人表現,將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刺殺上。所以,他下獄的事並沒對他的顏面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反因此事名聲更響亮。
但是,若是將李潛交付有司審理的話,對李潛來說不僅將他在刺殺事件中的爭取來的加分徹底抹殺,而加重了他下獄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老百姓會說,李潛還是有問題,不然皇帝要讓審問他?另外,審案的官員也是人,本身也有傾向性。若他們會錯了意,以為李世民將李潛交付他們審問是想問出來點什麼,那可就麻煩了。
李世民怒道:“真的是對事不對人?我看你是聽到反賊兩個字受了刺jī”
魏徵聽了登時臉sè變得跟豬肝一樣。李世民說出這話心裡也知道說過頭了,只是現在騎虎難下,他只好硬撐著。
房玄齡見狀,連忙道:“陛下,魏參政一事早有定論。這麼多年來魏參政為我大唐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對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可要明鑑啊。”
李世民借坡下驢點點頭,道:“是我昏了頭,一時口誤,魏卿且莫要往心裡去。”
魏徵的臉上稍轉,起身長揖道:“臣的確追隨過反賊,臣也相信陛下不會因為臣追隨過反賊而質疑臣對大唐的忠心。同樣道理,陛下若是相信李潛的忠心,為何不能讓他接受有司審訊,也好還他一個清白?”
李世民見魏徵已經把話說到了這份上,縱然心有不甘也沒辦法再說了。只是,這樣一來對李潛可就太不公平了。看來以後得找機會好好給李潛補償一下才行。
李世民正在思忖日後如何補償李潛,柴紹忽然道:“魏參政,不知要將李潛交與哪個有司審訊?”
魏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