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只有大唐盛世,也有讓人不忍卒睹的黑暗一頁。開元盛世後的安史之亂,以及其後的軍閥割據讓強大的盛唐徹底衰落。唐王朝結束後,華夏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被異族打的慘不忍睹。如果不是那時的異族已經漸漸接受了漢人的文化,只怕五胡亂華的慘劇將再次重演。李潛不願意在這個時空再看到漢人被戰火蹂躪荼毒。
想到這,李潛點點頭道:“殿下說的沒錯。漢朝末年門閥把持朝政,豪強兼併土地,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所以才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黃巾之亂。假如豪強沒有這麼貪婪,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誰會去作亂?歸根結底,想要保持安定,必須讓百姓豐衣足食。因此,必須要限制門閥大肆兼併土地,讓老百姓能有地種有飯吃。”
李世民道:“可是你還是沒說如何將他們的財富化為朝廷的國帑啊?”
李潛微微一笑,道:“其實很簡單,讓他們賺錢然後再花錢。朝廷收取賦稅。”
李世民一愣,道:“怎麼讓他們先賺錢然後花錢?”
李潛道:“首先,要嚴格限制土地買賣。最好能頒佈法令,限制豪強兼併土地。比如,出臺法令規定所有買賣必須由官方監督,以戶籍為準,每年每戶買賣田地的畝數嚴格規定上限。超過買賣上限的,將把超出部分收歸國有。勳貴除了賞賜的田地可以不納稅,買賣來的田地一律要納稅。官員按照等級享受一定田地的免稅權,多出來的一律納稅。”
李潛知道,按照目前的施行的均田制來看,可以限制土地兼併,但這種限制能支撐多久,目前還不好說。因為均田制還牽扯到人口問題。北魏、隋、唐之所以能實行均田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連年戰亂導致人口銳減,所以土地顯得富裕。但隨著社會安定,人口自然會增加,很快土地就會不足。再加上各地人口密度和田地數量都不同,施行起來肯定麻煩。若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土地兼併仍不可避免。
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限制買賣固然可以抑制土地兼併,但誰家沒有急用錢的時候?萬一有人急用錢,除了賣地外沒別的門路呢?”
李潛道:“殿下,您覺得銅錢攜帶方便嗎?”
李世民搖頭道:“極為不便。”
“殿下的問題其實正是微臣下面要說的。那就是為解決銅錢攜帶不便的問題,以朝廷的名義開設錢莊。錢莊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在某地,比如長安收某人的錢,給某人一個憑證。然後在另外一地,比如洛陽,某人再持這個憑證從錢莊中取出錢。錢莊從中抽取一定的費用。這樣一來可減少攜帶銅錢的不便。另外一個作用是質押。若某人急需用錢,可以將他的財產如土地、房屋、貴重物品抵押給錢莊,約定還款期限和費用。到時再某人拿著憑據來還錢,贖回抵押的物品。這樣一來就不解決了臨時急用錢的難題了嗎?”
李世民驚訝的望著李潛道:“這些都是你想的嗎?”
李潛點點頭,道:“微臣沒事就瞎琢磨。”
“你是怎麼想到錢莊這個主意的?”
李潛道:“此前微臣追隨柴駙馬出征,得到了一些賞賜。不過因軍中攜帶銅錢不便,柴駙馬給微臣的賞賜是一張右驍衛出具的憑證。後來微臣拿著這個憑證去取錢,發現取來的錢帶在身上極為不便。當時微臣就想,若這個憑證也能買東西多好。進而微臣又想,像微臣這樣攜帶十貫八貫銅錢就發愁,那些動輒需要運送數萬數千貫銅錢去購買貨物的商號豈不更發愁?微臣就想,若能有一個商號專門在各州開設分號,商人在其中一個商號存上錢,然後可以到任何一個分號取出錢,那該多好?”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才說了限制土地買賣和錢莊,卻仍然沒說清楚如何將他們的財富化為朝廷的國帑。”
李潛道:“殿下,限制了土地買賣,有了錢莊,那麼經商是不是容易了呢?”
李世民眼前一亮,道:“你是說收商稅?”
PS:大家將票票了,推薦了,打賞了全都砸向李二吧!
第八一章 拉攏?除之?
李潛點點頭,道:“買賣土地受限制,經商又很容易,他們肯定會千方百計來經商。朝廷只要對其課稅這樣不就增加了收入嗎?”
李世民想了想,搖頭道:“不妥。即便收商稅他們的財富還是越來越多。這樣他們的實力豈不更強了?”
李潛道:“殿下,若直接將他們的財富變為國帑肯定會引起他們的反抗。不過因為他們要經商,肯定面臨資金上的週轉不便。這樣一來錢莊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