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瓊鼻,對蕭瑀撒嬌道:“蕭伯伯,您好狠的心啊。侄女一心想見您,特地讓乾爹請您來,您卻要治侄女的罪。”
乾爹?!蕭瑀立刻想起什麼,神色大變,又驚又喜地地望著少女道:“你是紫瀾?!”
那少女聽到蕭瑀叫他的名字,立刻站起來,疾跑幾步,飛撲到蕭瑀懷裡,泣道:“蕭伯伯,您總算還記得侄女。”
蕭瑀撫著少女的秀髮,心中悲楚,忍不住老淚縱橫,泣道:“苦命的侄女,伯伯終於見到你了。這些年你還好吧?吃了不少苦頭吧?”
少女仰起梨花帶雨般的俏臉,道:“侄女還好。就是爹和娘都不在了,侄女一個人,孤苦伶仃,吃盡了苦。”
一旁的齊王李元吉看到那少女,心中忍不住嫉妒。這少女姓麥名紫瀾,乃是麥鐵杖的孫女,麥孟才之女。麥鐵杖青年時即很勇敢,有臂力,且步行如風,跑及奔馬,能“日行五百里”。陳朝太建年間,麥鐵杖曾結夥為盜,被廣州刺史捕獲,罰為官府奴隸,為皇帝執掌御傘,後投楊素麾下,得其賞識,推薦給隋文帝。文帝賞識其忠勇,後累功封宿國公。大業中,煬帝徵遼,麥鐵杖主動請纓為前鋒。在濟橋,敵兵大隊湧來,鐵杖率先跳上岸與敵奮戰,不幸身亡。其後,其子麥孟才嗣爵,有其父之風。受煬帝賞識。後隨煬帝下揚州。在揚州,麥孟才見宇文化及作亂,便與同僚私下密議除掉宇文化及。不料,事情走漏,被宇文化及搶先下手殺害。
麥鐵杖為人忠直。李淵父親早亡,家道中落,生活頗為艱難,麥鐵杖時常接濟。後來,長安流傳“李氏當王”的歌謠時,隋煬帝楊廣猜忌李淵,幾番欲治李淵於死地,多虧麥鐵杖和麥孟才仗義執言,迴護李淵。由此,李淵與麥孟才交厚。麥紫瀾出生後,李淵很喜歡這個女孩,便認作乾女兒。麥孟才死於揚州後,李淵也曾命人打探麥紫瀾的訊息,卻始終無所獲。
若是麥紫瀾只得李淵的喜愛也倒罷了。但這麥紫瀾不知道有什麼魔力,昏君楊廣和蕭皇后也非常喜愛她,她兩三歲時楊廣和蕭皇后便每每讓麥孟才帶她入宮。麥紫瀾生性活潑可愛,膽子也極大,竟然不怕楊廣。三歲那年,她有次趁著楊廣午睡,跑到楊廣榻邊揪他的鬍子。楊廣竟然不以為怒,反而哈哈大笑。
楊廣徵遼東,蕭瑀上書進諫,惹得楊廣大怒,要將他治罪,就連蕭皇后都無法勸阻。當時,麥紫瀾正好在宮中玩耍,她對楊廣說道:“我聽說,敢於說出心裡話的人才是真正對陛下忠心的人。若蕭伯伯對陛下不忠心,又怎麼會冒犯陛下?蕭伯伯是皇親國戚,他進言會得罪陛下,讓陛下不悅,他不說話,一樣官爵不降,俸祿不少。若他對陛下不忠心,他何必如此?由此看來,蕭伯伯是對陛下忠心耿耿的。即便他說的不對,陛下為什麼不能因他的忠心而從輕發落?”
楊廣聽了大吃一驚,根本不相信這是個三歲的小娃娃能說出來的話。後來楊廣聽從了麥紫瀾的勸說,將蕭瑀貶為河池郡守。
蕭瑀勸慰了麥紫瀾許久,才勸的麥紫瀾停止落淚。
李淵見狀,道:“蕭郎,今天請你來,一是朕要宴請朕的乾女兒,請你來作陪。二是朕這乾女兒不想住在皇宮,朕思量著你家中景緻不錯,再者你女兒惜柔與紫瀾年齡相仿,兩人也好做個伴,朕想讓她到你那兒住幾天。”
蕭瑀一愣,道:“好侄女,怎麼你還要走?”
麥紫瀾點點頭,道:“伯伯,這次侄女是隨義父來的。等義父辦完了事,侄女還得隨義父回蘇州。”
義父?蕭瑀一愣,望了一眼李淵。麥紫瀾的義父不是李淵嗎?怎麼又冒出來個義父?
李淵道:“適才紫瀾對朕講,宇文化及禍亂揚州時,她母親帶著她在親兵的保護下逃離了揚州。後來她母親也病逝了,親兵也大都戰死。她流落到蘇州吃盡了苦頭,幸虧得梅宗穎搭救,收為義女。”
“梅宗穎?”蕭瑀有些吃驚,道:“可是那個資助趙郡王大軍五萬石糧食的四海商號的梅宗潁?”
李淵點點頭,道:“正是此人。孝恭前段時間曾發來奏章,細述此事。不過,梅宗穎願意捐獻五萬石軍糧,卻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蕭瑀點點頭,道:“趙郡王的奏章微臣也看了。梅宗穎捐獻軍糧想取消他兄長梅宗際的通緝。梅宗際當年曾效命於李軌,李軌被擒後,他便隱姓埋名,再無蹤跡。”
李淵點點頭道:“梅宗穎此番前來,為的便是此事,朕打算答應他。而且,朕還準備封他為中散大夫。蕭郎以為如何?”
蕭瑀思忖片刻,道:“微臣贊同。梅氏在江南頗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