釷爛穸運�拐婷話旆ā�
裴寂說完,蕭瑀立刻反駁道:“臣同意太子的提議,裴僕射所言根本不足為慮。”
若說現在大唐有誰能和裴寂比資格也只有蕭瑀了。以前還有個劉文靜,只可惜劉文靜被裴寂給搞死了。一直以來裴寂與蕭瑀兩人都是針尖對麥芒,一方反對的另外一方肯定贊同。有時連李淵也左右為難。
看到蕭瑀反對自己裴寂並不生氣只是淡然一笑。
蕭瑀說完,封德彝道:“李潛有何德何能可任駕部郎中?他了解軍馬畜養嗎?他熟悉驛傳事務嗎?”
房玄齡淡淡一笑,道:“適才蕭尚書所言封尚書沒聽到嗎?沒有人能生下來就熟知政事。難道封尚書生下來就是尚書嗎?既然不是,李潛為什麼不能擔任駕部郎中?”PS:從本章開始進入第二卷。歡迎打賞、推薦、收藏。
第一一七章 意外訪客
封德彝面色一紅,道:“馬政事關軍力,更關乎大唐社稷的安危。依照往年的經驗來看,突厥很可能近期發難,臣以為眼下應以穩定為主,不可擅自更張。李潛若任駕部郎中,沒有些時日根本無法熟悉政務運轉,在此期間若發生了什麼差池怎麼辦?”
封德彝說完眾人立刻點頭贊同紛紛低聲議論,說他此舉乃是真心為國足見其乃忠貞之臣。就連李潛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思忖了片刻李潛立刻明白了封德彝的用心。他所說的這些話根本核心就兩個字--“穩定”。何為穩定?按說李世民已經成功PK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李世民肯定要在重要位置安插親信,一則要封賞有功之臣。比如一直追隨他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二則也好方便控制朝堂。如此一來朝堂的格局必然要發生變化。有的人要離開有的人要補充進來。比如自己,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就要補充進來。
封德彝現任吏部尚書乃是既得利益者,且他還是李淵所倚重的舊臣,李世民若要安插親信他肯定得挪地方。他豈能甘心為別人騰出位置?所以他才借自己轉任駕部郎中之事說出他的心裡話,那就是要穩定。只要李世民同意他所說的穩定,那麼他自己的位置就穩住了。至於以後李世民會不會動他,那就看他能否抱緊李世民的大腿了。
想到這李潛不禁暗暗感嘆,這幫朝臣果然都是人精。每一言每一行都充滿了玄機,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人下了套子。日後跟他們打交道得多長几個心眼每句話都得仔細琢磨琢磨才好。他悄悄抬頭望了一眼李世民,發現李世民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李潛的心咯噔一下,立刻醒悟李世民也已經看出了封德彝的目的。由此李潛猜測李世民此時提議庭議分明是將自己扔出去當靶子,看看誰會迫不及待的跳出來。也就是說這次提議庭議分明是李世民在試探那些武德舊臣。
想到這,李潛明白這次庭議想要透過只怕難。李世民雖然當了太子但皇帝依然是李淵。他要照顧自己的形象不能做的太過。否則,後世史書上肯定會說他迫不及待地想上位,罔顧官員品德能力任人唯親,大肆打擊武德舊臣。
明白了這些李潛不由得暗歎一聲垂下頭不語。轉念他又想到,雖然這次不能轉任駕部郎中不過還能升任中郎將,留在軍中也沒什麼壞處,若有戰事還能積累軍功,說不定日後能當某衛的大將軍呢。
這時李潛突然聽有人說:“突厥年年來犯也未見官員因此便不能升遷罷黜。封尚書所言未免太牽強了。”
李潛循聲望去看到說話的正是長孫無忌。只聽長孫無忌道:“駕部郎中雖然管理馬政,卻只掌管廄牧馬牛雜畜之籍,說白了只是負責稽核監督而已不涉及具體事務,真正負責馬政的是太僕寺。這一點封尚書應當知道吧?太僕寺正卿、少卿的官職都比駕部郎中要高,不歸駕部郎中管,而且太僕寺有自己的運作機構,難道更換了駕部郎中就會影響到太僕寺的馬政?再者說了,駕部並非只有郎中一人還有員外郎、主事等官員,莫非換了個駕部郎中這些人就不會幹事了嗎?”
被長孫無忌一番辯駁,封德彝立刻面紅耳赤。其他那些原本贊同封德彝的官員聽了也都立刻緘默不語。
李世民掃視了眾人一遍,道:“大家對此還有異議嗎?”
眾人紛紛搖頭。皆說再無異議。
李世民向李淵稟道:“稟陛下,經庭議,諸位臣工皆同意對李潛擔任駕部郎中一職。”
李淵點點頭略帶遺憾地點點頭道:“準。”之所以會略帶遺憾是因為他對裴寂、封德彝以及蕭瑀的表現比較失望。特別是蕭瑀,這麼快就去抱李世民的大腿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