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驛唐 作者:風雅頌

一早押回洮州。”

屈世卿領命而去。

李潛則在暗忖,遊牧民族就有這個好處,只要有牧民聚集點,徵召士卒太容易了。不過,臨時徵召的,想來戰鬥力會弱些。這次馬三寶率領的八百多中都是精兵,雖然人數不佔優勢,但若採用突襲戰術,獲勝的把握很大。

李五郎道:“老弟,看來咱是沒機會好好睡一覺嘍。”

李潛笑道:“這倒不算什麼。待凱旋班師,咱們再好好睡上兩天。”

軍令很快傳達下去,士卒們趕緊吃了吐谷渾人為他們準備的熱飯。這些飯本來是吐谷渾人自己要吃的,結果他們剛做好,唐軍就殺過來了。吐谷渾人辛苦了半天,直接讓唐軍撿了現成飯吃。

吃過飯,餵過馬,在河裡洗了澡,士卒們輪流休息了一個時辰,然後整頓好裝束趁著夜色出發。負責帶路的便是被俘的那名吐谷渾郎中。他被繳了武器,坐在最前面的一匹馬上,四周皆是唐軍。而且他腰上還綁了兩條牛皮索,被兩名士卒從兩邊拉著。負責看押他計程車卒明確告訴他,可以試圖逃跑,但他們也絕不手軟。反正他的腦袋也算軍功,逃跑只會讓他們增加軍功。那郎中早已嚇破了膽,連忙表示他一直仰慕大唐,希望能成為大唐子民,現在有為大唐立功的機會,他一定盡心盡力,不會逃跑。

因為這次行軍目標明確,時間緊迫,所以,李五郎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不再小心隱匿行蹤,反而命令眾士卒打起火把來,照料道路,加快行軍速度。火把亮起,遠遠望去,他們的隊伍好似一條火龍一般疾速前行。

到五更天時,那郎中回報說此地距離達善所在的位置不過十里路了。李五郎命令全部熄滅火把,緩速推進,不要驚動了敵人。軍令下達後,三百人熄滅火把,驅策戰馬緩速推進到距離達善三里左右的小樹林裡藏起來,然後,李五郎派了一隊人悄悄摸過去探查敵情。

很快有人回報,聚集地裡的部分牧民已經開始活動,看上去沒有異常。李潛和李五郎鬆了一口氣。李潛暗忖,吐谷渾人的軍事思想還很落後啊。按照唐軍的制度,即便是臨時紮營,三十里內也要派遊騎探查,夜晚安置崗哨警戒。而吐谷渾人卻根本沒有防備。也許他們覺得已經到了自己的地盤心裡鬆懈所致吧?

等了一會,天色漸明,而馬三寶那邊卻遲遲沒有動靜。李潛有些焦躁不安。李五郎見了笑道:“兄弟,放鬆些,這些人跑不掉的。”

李潛知道他以為自己求戰心切,苦笑一聲,解釋道:“小弟倒不是急於求戰,而是擔心馬將軍。他們怎麼還沒過來?”

李五郎道:“咱們把訊息傳過去,他們接到訊息即便不休息,也得比我們晚一個時辰才能到,現在還早呢。”

李潛想想覺得也是。在前世,他習慣了無距離同步通訊(比如手機、電話、網路)手段,現在卻有些不習慣。他老是以為這邊派出士卒那邊就能收到訊息,卻忽略了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按照李五郎告訴他的情況來看,在他們還沒出發前,馬三寶在他們北面至少五十多里外。他們派出傳訊計程車卒時,天還沒黑,馬的速度能快些,但也需要兩個時辰才能到。等馬三寶接到訊息時,他們已經出發了。馬三寶即便再怎麼加緊趕路,也得落在他們後面。

想到這,李潛的情緒平穩下來。不過,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資訊傳遞渠道!在前世,資訊的傳遞如此簡單,以至於很多時候李潛都忽略了它的存在。但現在,李潛突然意識到了這條渠道的重要性。他知道,任何時代、任何社會,資訊無處不在,同樣資訊傳遞的渠道也必然存在。小到離家在外的遊子給家裡的平安信,大到載入史冊的重大戰役的戰況,都需要渠道來傳遞。若非如此,遠在長安的皇帝陛下如何能獲得數千裡外的軍情?

---------------分割-----------------老蕭寫的辛苦,請大家支援,有打賞的給點打賞,有推薦的給推薦,老蕭在此謝過!

第三六章 插曲

然而,李潛卻知道,從目前情況來看,資訊傳遞的渠道卻少的可憐而且極為脆弱。說少的可憐,乃是因為民間的資訊傳遞只依靠託人帶信或捎口信的方式,費時費力不說,遇上戰亂,可能就音訊全無。不然杜甫也不會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嘆了。國家層面上稍好一些,有相對健全的驛傳系統。不過,國家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構建的驛傳系統也依然脆弱。比如李潛救了馬三奎那次。事後,李潛在佑川曾詢問過馬三奎,另外那兩名驛卒發生了什麼事。馬三奎告訴他,吐谷渾人買通了馬賊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