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潛大吃一驚,“這麼少?”
小柱子道:“這不算少了。兩個月前要一百斤柴火換一斤糧食呢。眼下馬上就該耕種了糧食便宜了些。我聽我爹說,等秋天糧食收穫以後,只要三十斤柴火就能換一斤糧食了,而且還是很少有秕穀和沙粒的好糧食。”
李潛指著棚架子上吊著的肉乾道:“那用這些野味換呢?多少能換一斤糧食?”
“這些野味換的話大概也得五斤換一斤糧食。”
嗯?前世過慣了肉比米貴的李潛聽到這個比例嚇了一跳。問道:“怎麼糧食比肉還貴?肉不也能填飽肚子嗎?”
小柱子搖頭,道:“在咱這個山溝溝裡別的沒有就是野味多,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錢了。再者天熱了,野味也沒法放的久。糧食就不一樣了,能放好些年呢。現在兵荒馬亂的誰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太平,自然能放時間長的糧食比野味值錢了。”
經小柱子這麼一解釋李潛釋然。他繼續問道:“那皮子值錢嗎?”
小柱子搖頭,道:“那些兔子皮、獐子皮、鹿皮都不怎麼值錢。不過,聽我爹說狐狸皮很值錢。可是得要沒傷痕的。皮子上要帶傷價格就會低的多。”
李潛心中暗暗記下了這些。他之所以要記住這些,是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好好活下去。有位哲人說過,人要思考的問題,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生還是死的問題。一個是如何生或死的問題。
生還是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不過這用不著李潛再費心了。因為老天爺已經為李潛做出了選擇。前世已死的李潛重新在這個世界活過來,這便是老天爺的安排。如果他還在生還是死這個問題上糾纏豈不是辜負了老天爺的一番苦心?
如何活才是李潛需要操心的問題。看了眼前的景象,李潛除了心酸還是心酸。四面漏風的茅草屋,見了底的糧罐,師父一聲聲努力壓抑著的痛苦咳嗽如同一塊塊石頭,壓在了李潛心頭讓他覺得無比沉重。
第三章 活著就得有點追求
我要活下去,活出個精彩來。李潛暗暗對自己說,並將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作為自己眼下最重要的追求。
李潛其實並不奢望能過上住著華美精緻的豪宅、家裡妻妾成群、奴僕無數、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他更不想在窮山溝裡苦熬日子。他不是“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的顏回。他沒那麼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只是個想過豐衣足食日子的普通人。特別是前世過慣了物質豐富的生活他更難以忍受貧窮。
粥熬好了。小柱子先給李潛盛了滿滿一碗然後又將剩下的粥盛到碗裡。
李潛看看另一隻碗裡的大半碗粥再看看自己這碗,伸手將兩隻碗換過來道:“我身體剛好腸胃弱,吃不了這麼多。”
小柱子點點頭沒說話。
李潛道:“小柱子,麻煩你把鍋清一下倒到盆裡,晌午加點肉繼續煮。然後趁著火旺燒些熱水我想洗洗。”
小柱子應了一聲,手腳麻利地幹起來。
李潛端了那碗滿的粥來到梅宗際房裡。
梅宗際的房子與李潛的房間一樣簡陋。不過他房間裡比李潛多了兩處不同。一是樹墩上擺放著的筆墨紙硯和幾本書。另一個是掛在牆上的一把似乎是劍的東西。看到這兩樣東西,李潛的腦海裡泛起了與這兩樣東西相關的記憶。擺著筆墨紙硯和幾本書的樹墩是師父用來教李潛和小柱子讀書識字用的。雖然兩家都很窮請不起先生,不過梅宗際識文斷字,他便讓牛大叔買來粗紙,然後他憑著記憶默寫了千字文和論語教李潛和小柱子識字。李潛和小柱子跟著梅宗際學了幾年,雖在做學問方面還沒什麼成就但已能識字讀書。在這個偏遠的山溝溝裡,能識字讀書已是很了不起的事。
至於掛在牆壁上那把看上去象劍的東西其實是把刀。李潛以前曾仔細看過那把刀。那把刀的刀身雲紋隱現,厚背直脊,薄刃,刃口呈細微的鋸齒狀非常鋒利,乃是典型的唐刀。李潛前世是個唐刀愛好者看過不少唐刀的介紹,他結合記憶中有關這把刀的細節資訊立刻斷定這絕對是把好刀。只是刀鞘很陳舊,箍鞘的銅環已磨的鋥亮似乎用了好多年了。李潛猜測,這應是師父的珍愛之物。不然師父為什麼不將刀賣了治病?
梅宗際正坐在樹墩前寫著什麼。李潛上前,低聲道:“師父,粥熬好了。”說著便將粥放在樹墩上,偷眼看了一下梅宗際寫的東西不由得一愣。竟然是孫子兵法?!
梅宗際寫完最後一個字將筆放下。看了一眼粥又抬起頭來望著李潛有些嗔怪地道:“怎麼熬的這麼稠?糧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