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乾淨的。”
儘管江水很冷,塔出的年紀也不小了,但是常年的征戰還是造就了他良好的身體素質,慢慢的扶著繩索,忍受了一會也就習慣了,不一會就到了江心,正在生氣的他,突然聽到從上游處傳來一聲聲巨響,抬頭看時,發現一些巨木順著江水迅速的衝了下來,在塔出的眼裡漸漸放大。
塔出的耳邊響起親兵們絕望的叫喊聲。
此役,元江西行中書省右丞塔出死於北江,所帶二萬蒙古騎兵,墮入江中溺死三千餘。死戰不降被殲萬餘。逃往廣州三千餘眾。逃入清遠縣後入韶關者三千餘。
此乃元伯顏破臨安後,侵宋中損失最大的一次戰鬥。
第一第二十九章 再進廣州
三月二十一,正是春分,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姜明等人順著北門就進入了廣州,雖然只是短短不到兩個月的功夫。眾人也不得不暗自佩服蒙古人的破壞能力。特別是姜明,他想到後世有人來形容這些遊牧民族,那一般就是“蝗蟲”和“寄生蟲”。
“走到一個地方吃光一個地方,然後再走到另外的地方吃光他。專門破壞,不事生產。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創造,美其名曰逐水草而居,當水草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時,牧羊人就變成了戰士,收割其他人的生命。”
姜明一邊心裡唸叨著,一邊感慨的望著這個已經面目全非的城市。
廣州城在他們撤出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一座空城了,但是在這個空城的基礎上,房屋基本上被拆了個乾淨,只留有限的幾座胡商所住的大宅,城裡原來沿街兩排剛剛發芽的柳樹也不見了,可能是被元軍砍了燒火做飯了吧。大街小巷滿是人或者馬的便溺,顯得十分的凌亂不堪。
這次收復廣州顯得頗為順利,當塔出的那三千騎兵跑到了廣州城後,呂師夔就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連忙佈置城防,但是塔出進城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破壞城內的佈防,他們認為城牆是擋住他們蒙古勇士前進的障礙,要不是呂師夔苦苦哀求,差點就連城牆也拆了,但是以前所佈置的箭樓、槍池等防衛措施都被破壞了。儘管塔出一走,呂師夔就著人修復,但是那裡還來的急呢?
三千騎兵,來到廣州之後,卻只是補充了一下給養,便呼嘯著去救塔出,呂師夔勸解不及,只能認命,只好加緊修復城防,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文天祥率大軍從北面殺了過來,而杜滸、趙孟榮率軍從東莞殺來,此時隱藏於東圃和番禺茭塘的王道夫,也率眾一萬殺出,措手不及之下,呂師夔只好投降了事,以叛國之罪名,投入大牢。
文天祥、張鎮孫和凌震等人早就在制置使府等著他,粵王殿下也從東莞趕了過來,大家齊聚一堂,無非是為了迎駕廣州的事情。
陸秀夫和張鎮孫是理所當然的主張立即迎接聖駕回轉廣州,雖然文天祥也十分的嚮往,但是也抱有太大的希望,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沒有那麼簡單。但是至於為什麼,他也說不上來。
大家都在等待姜明的到來,此次消滅蒙古大軍萬餘,誅殺塔出,雖然從表面上看似乎不關姜明什麼事情,姜明也好像沒有做過什麼。但是他們都知道,每一步好像都和姜明的先見之明分不開。這個國師彷彿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要不怎麼會知道廣州城守不住,怎麼會知道塔出的北上,再往前看,他怎麼會知道在十字門附近的那一場海上的颶風。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們心裡充滿了疑問。
甚至他們猜測其姜明神秘的出身。好像憑空而至一樣,雖然帶有“大賢良師”的信物,但是他們經過多次各方面的試探,卻發現這個所謂的國師對於“大賢良師”好像一點印象都沒有,這個才是他們最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姜明只顧看著沿路被蒙古人破壞地地方。一點也沒有想到大家都在等著他。心裡感慨著蒙古人地破壞本領。從進城一直到制置使府。一直走了一個多時辰。
到了制置使府。沒有經過通報。早已經等候在門口地軍士把他直接請到了大廳眾人議事地地方。還未走進。就聽到了一陣爭吵聲。不覺地有些詫異。在他心目中。陸秀夫、張鎮孫和文天祥等人都是飽學之士。在相處地一段時光裡。也覺得都是一些謙謙君子。應該不會當眾喧譁吧。
想到這裡。就連忙地走了進去。才發現陸秀夫和文天祥兩人臉色都是紅紅地。不禁一陣地頭痛。
心想。你們在後世也算得上齊名地“宋末三傑”。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說呢?從在東莞練兵。到伏擊塔出。他們兩個人表現出驚人地相互排斥性。就算是意見一致。也不願意互相合作。這個到底是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