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等的志氣!在臨安時自己也曾經見過他,但是時至今日。在這樣的情況下見面,心裡愈加不知道是什麼感覺。白天有的時候也曾經也想找個機會和文天祥好好的談談,只愁難有一個機會和藉口,不想出人意料的文天祥倒這麼早親自來了。同時一起來的還有國師姜明。

剛迎到門邊,他就看到了頭戴“東坡巾”,身著紫衫、目光炯炯的文天祥和一襲青衫的國師姜明,正在院子裡踱步。忙疾步上前,拱手說道:“不知文大人和國師前來到訪。未能遠迎。還請海涵則是!”

雖然白天也見面時也沒有做過太多的交談,甚至有些刻意的迴避對方,但是既然人家來到居住的地方拜訪,還是要注重禮數的。

看著面前這位圓眼豎眉,虎虎有神,武將模樣,卻身著文袍的大將軍。臉上完全不曾有白天的沮喪模樣。也未曾顯露出近幾年來的勞碌風塵。文天祥和姜明都想到:“這是一個光明磊落人物。”

兩人忙拱手回禮,由文天祥道:“大將軍,我們前年一別,你還是風采依舊,這位是我大宋國師,想來大將軍也不生疏。不過這次匆匆造訪,多有打擾,還請將軍見諒。”

兩隻勤王之師的統帥的這次相會,就在互道辛苦,詢問近況地客氣了一番中開始,三人走進屋中之後。文天祥便直接轉到正題上來了,問道:

“現在國土淪陷,萬事急矣,將軍將何圖之?”

張世傑外表還算平靜。內心裡卻極不是滋味。嘆了一聲。道:“能有何圖?好不容易衛護聖駕到達碙州。不待安穩。就遭到了阿里海牙地圍攻。原只想打一場漂亮地勝仗。以期望能順利地收回雷州。不曾想卻一敗塗地。以至於聖駕一再遷移。世傑深感慚愧啊!”

姜明能理解張世傑內心地鬱悶之情。出言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將軍不必過於自責。”

“唉”又是重重一嘆。接著道:“國師所說自然有理。這些本官當然也懂。這次雖然敗了。還可以寄希望於下一次打勝仗。可是。只是帶兵地誰不想打勝仗?”

文天祥聽了這番話後。似乎很同情張世傑。但又似乎另有所指地一般。隨口嘆了一聲。道:“是呀。如今是投降容易。救國難啊!不過。大將軍。既然我等立下了救國之志。就必然要相對應地行動。現在形式對大宋雖然極為不利。使我等為難。但也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有一套完整地方略。有了方略。不愁太后和皇上不支援我們。不愁天下百姓不支援我們。大將軍以為如何呢?”

聽罷文天祥這番自信地話。張世傑內心很受震動。文天祥畢竟是文天祥。胸懷韜略。出口不凡。

但是轉念又一想。自己本是一片效忠朝廷之心。只是是從金軍投宋地身份。擔心難被信用。要是沒有絕對地權力。即使心存宏願。也不敢奢望。

於是便隨口應道:“文大人所言實是,既有報國大志,就應有救國大略。不過下官乃區區武士,並無雄才大略,只是憑著匹夫之勇,驅使將士效命於沙場而已。文大人學富五車,救國有方,本官願聞其詳。”

此次同姜明一起拜訪張世傑,文天祥原本就是想與他共商攜手之策的。聽聞張世傑問起。便回答道:

“大將軍過謙了。下官不識軍務,從政也短,所思所想,純為個人閉門苦思的書生之議,疏漏、片面之處甚多,為了求得張將軍的指謬,下官也就不揣冒昧,陳述獻醜了。”

張世傑轉眼看看姜明,似乎想看出點什麼。見他閉嘴無言,便笑道:“文大人過謙了,本官願傾聽高論,以解心中所惑。”

“在下官看來,眼下國勢雖危,戰局險惡,幾無自救的餘地。但細推敲,也並非如此。”文天祥接著說道。“我大宋之有利條件仍多。首先,雖說元軍己攻佔了許多州郡,但佔領的只是城池,還有廣闊的鄉村一時無法顧及。”

這些話都是在近日來和姜明探討時聽來的,講到這兒,遂把目光投向他,期望姜明繼續講吓去。

看到文天祥所投來的目光,姜明心中一笑,古人畢竟是古人,對於毛爺爺所提倡的“農村包圍城市”一時之下還是理解不了,便也不客氣的接下話來。道:

“我大宋的疆土雖然大片丟失。從兵力來說,在釣魚城尚有張鈺將軍等將領,在廣州的淩統領和蘇劉義將軍,還握有強大的禁軍。廂軍的力量也還是可觀的。而分散在各地的愛國豪壯之士,更不可數計。”

“如是說來,即算目前國運凋零,然百足之蟲,縱死難僵。目下我們雖無國土的優勢而言,但是兵力還可用。問題在於力量分散,難以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