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2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靜觀局勢發展。

“你”褚遂良被麥仲肥問的啞口無言。滿臉羞憤。長孫無忌一看褚遂良理屈,急忙打圓場道“仲肥不可如此難堪遂良。先帝任命遂良為輔政自有其道理,遂良為人坦蕩,很少犯過,這也是先皇看中遂良的原因

麥仲肥對長孫無忌拱拱手道“太尉此言差矣!無過即為功者實屬庸才。先皇之所以予以重任只因當時身邊除了太尉與褚相公外再無旁人。而太尉說褚相公為人坦蕩。仲肥不敢芶同。當初監察御史韋思謙被貶之事大家心知肚明!卻也不用麥某多言。卑劣一詞恐怕不適合加在麥某身上吧?。

李治在上頭聽著心裡都快樂翻天了,平時低調少言的麥仲肥一旦翻臉。言辭竟然如此犀利,沒想到啊!沒想到!在座的眾人心裡所想都和李治差不多,不覺對麥仲肥另眼看待。

此時褚遂良的老臉已經和豬肝一個顏色,被麥仲肥當眾數落還揭露出自己過去的醜事,這令他感覺在座的人看他的眼神裡都露著輕蔑。

褚遂良知道根子還在李治想立武氏,自己堅持不同意上,這才讓麥仲肥開炮轟擊自己。堂堂一個右僕射朝中一品大員被別人指著鼻子如此羞辱,而自己竟然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這讓本就容易衝動的褚遂良更是羞怒攻心,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李治道“陛下欲立武昭儀為後。臣職責所在不得不諫,因此而得罪陛下,罪當死!然臣乃名門出身,今被陛下縱容宵小所辱,還有何顏面立於朝堂之上?”

說完,把懷裡抱著的劣板置於腳下,摘下頭上的官帽一併放於腳下。道“還陛下劣,乞請陛下開恩,放臣迴歸家中,臣寧願做個田舍翁,也不願與此獠同朝為官褚遂良盛怒之下的這種做法可就犯忌了!

勞,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禮器。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劣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耍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劣板上,以防止遺忘,而第也是由皇帝親自授予。雙手執劣或報籠於胸相當於懷抱聖意之意。

而褚遂良將劣板與官帽置於地下,卻是無法原諒的大不敬之罪。還沒等長孫無忌開言想救,麥仲肥就搶先大喝道“褚遂良大膽!安敢如此藐視聖上?臣請陛下制褚遂良大不敬之罪!”

李治也抓住時機大喊來人,命內衛將褚遂良擒住帶下去。長孫無忌急忙上前道“陛下!遂良雖然冒犯!但他受先皇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麥仲肥也上前道“陛下,褚遂良雖受顧命,但如此欺君,目無君上。不法辦不足以明法紀。長孫太尉深明律法,何出此言?大唐律難道只為虛設不成?臣請陛下由太尉負責審理褚遂良欺君一案,以正典刑”。說完以目示意自己這方的另外一個半人,這可是最好的機會。褚遂良自己不能表態,只剩下長孫無忌與崔敦禮,而自己這方卻有三個。

讓長孫無忌審理褚遂良是麥仲肥靈機一動加上的,換成別人難免偏頗。但讓長孫無忌親自審理,恐怕褚遂良就真的完了。所有人都知道褚遂良是長孫無忌的人,如果判褚遂良無罪或者輕判這都能給麥仲肥以口實。這相當於長孫無忌自己送把柄給麥仲肥,所以長孫無忌只能按照律典秉公處置。

司徒、吳集李恪上前道“陛下,臣附議!”

崔敦禮一看李恪附議麥仲肥,也上前一步道“陛下,太尉所言有理。遂良雖然忤逆聖上,但為顧命不可加刑,望陛下開恩。”

于志寧看看李治又看看一臉鐵青的長孫無忌,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

麥仲肥微微感到有些失望。這時候新任侍中來濟站在麥仲肥這一方。站出來道“陛下,臣附議麥閣老所言。遂良身為顧命卻行此大不敬之事,當於嚴懲

麥仲肥暗暗出了口氣,但還沒等他高興。韓緩卻站到了長孫無忌那邊。老氣橫秋地開言道“先皇顧命,不可加刑!”

這一下峰迴路轉,又成了三比三的局面。

場面上只剩了于志寧與李績這兩個沒發言了。六個低頭躬身的大臣與上面坐著的李治不約而同地把眼睛的餘光看向這沒表態的兩個人,太極殿上出奇的安靜。

李績抬眼看著太極殿雕粱上的藻飾,似乎那裡隱藏著無窮的秘密一般。而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

于志寧低著頭,雙手的大拇指在劣板上反覆地搓著,看得出來他心情矛盾之及。

對於李績的表現。麥仲肥倒不覺得意外。此老本就如此。但于志寧今天的表現令麥仲肥無比失望。都到了這時候了,你老人家還矛盾個。屁呀!有你這一票,就可以把長孫無忌的一條胳膊砍掉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