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阿米利亞秘才甘“肚子上的手臂,阿米利亞嘟囔了一句什麼,翻縣又睡了。
麥仲肥起身更衣,來到外間,丫鬟已經準備好了洗臉水和青鹽,伺候著麥仲肥洗漱。另一個丫鬟出去不久端著一個托盤進來,托盤上是準備的早飯,四個大包子一碗小米粥,兩個煮雞蛋和一碟鹹菜。
麥仲肥吃完早飯帶著黑強、黑猛上馬奔皇宮而去,今天廷議漠南科舉的事情,麥仲肥可不能不去。
上得明德殿上,長孫無忌、于志寧、柳爽、高季輔、四人在座。見了麥仲肥進來,都在座位上笑著說“看出來是自己的事了,仲肥今天來的挺早啊?”
麥仲肥給在座的行了個羅圈揖也笑著說“眾位老大人不要取笑了,仲肥給各位老大人施禮!”
“仲肥今天來的比本王還早啊!稀罕!稀罕!”殿門口出來李恪的聲音。
“見過吳王殿下!”眾人急忙起身給李恪行禮。網給李恪行完禮,門口又有人道“今天老夫看來是來的最晚的了。”張行成邁著四方步也走進來。
“見過吳王殿下、見過太尉大人,見過眾位大人!”張行成有板有眼地挨個給眾人施禮。眾人回禮後各自找位置坐下,互相問候聊天,等著辰時二亥皇帝上殿。
朝廷這詞的由來其實就是朝會與廷議的意思。廷議又與朝會不同,朝會所有官員都要按照品級侍立左右,屬於大型集會。廷議則要隨便許多,實際就是皇帝召集的一個御前會議,討論決定一些需要實施的重大舉措。
辰時二發不匆分,一個內侍走出來喊道“陛下臨殿!群臣恭迎!”眾人急忙站起來躬身道“臣等恭迎聖上!”
李治一臉微笑,頭戴玄冕、身著明黃江服這身服裝是廷議時穿的,至於平天冠、大裘禮服是朝會才穿,這都有明文規定的人模狗樣的緩步進殿,徑直走到正中的皇帝專用席位上坐下後,雙手平伸,向下虛按了按道“眾卿免禮!,入座吧等眾人都落座後,李治這才又開口道“前幾日,鴻驢卿、鎮北大都護麥兜麥仲肥提議,在漠南實行科舉。因漠南人文地理的特殊性,他說要以地方治理思路為主要考試試題,大家都說說可行否?”
下面的眾大臣都保持沉默。有些是在思索,有些是在等別人先發言。李治一見有些冷場,便道“麥卿,你先說說吧”。
麥仲肥站起來躬身道“遵旨!”站直身體後說道“眾位大人都知道。漠南是塞外蠻夷之地,論教化與我中原無法相比。經臣十幾年治理,略見起色。但由於其地理、人文的特殊性。我中原人才不屑前往此地任職,造成許多官職虛懸,臣不得已命手下之人一身兼數職。勉強維持。這樣實在不利於政令下行,所以臣請陛下同意漠南開科舉
于志寧站起來說道“漠南開科舉之事,臣無異議。為國選材本是好事,但以地方治理思路為主要考試試題臣以為不妥,重才不重德,難免泥沙具下,長遠來看這樣對漠南未必是個好事
張行成也站起來道 “臣同意於大人說法。麥大人所提有些急功近利。無德有才者才越大其危害也越夫。有德無才者雖碌碌,卻循規蹈矩,上傳下達,正所謂:無過即為功是也”。
不得不說,張行成這番話一直被儒門之人所推崇,也是各朝帝王所樂見的。本身自己就庸碌的領導都希望手底下的人是傳聲筒小綿羊,而那些桀驁不馴的刺頭往往有才但不被重用,也是這道理。這用才還是用德的問題一直就是個爭議的話題。
曹操的“唯才是舉。論也一直是舞文弄墨者詬病的理由。所以後世的一些戲曲、書籍裡曹操一直以反面角色出現。還有就是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孟子就曾說過管仲德行有虧但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卻又符合儒家的道德準則,所以管仲才倖免於被後世所攻擊,但卻也沒得到應有的尊重。
其實用才還是用德最終取決於領導的駕駐能力。只要駕取得當。有才的人所創造出來的結果往往比有德的人高的多。既有德又有才的人也不是沒有,但這樣的人往往被自己的道德準則所框定,無法發揮出最大的能力,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諸葛亮。“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他還是走不出自己已經設定的框架。
麥仲肥正要反駁。卻見高季輔站起來道“臣不同意張大人的意見,漠南本就是夷秋之地,何曾懂得德行禮法?所以麥大人選人當然是能夠治理好地方,使人民安居樂業為標準。與蠻夷大談德行禮法無異對牛彈琴。”高季輔說完坐下,目不斜視。
”你,,哼!”張行成對高季輔怒目而視。見對方並不理會自己,一甩袖子也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