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為你李氏一脈負責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你再看看你的樣子,怎能像個平民百姓一樣只知道哭泣呢!陛下泉下有知也會為你感到羞愧!”
本來已經已經哭的有氣無力的李治,抬起已經如同兩個桃一樣的眼睛看著面容嚴厲的長孫無忌,才想起自己已經是皇帝了這個嚴肅的問題。沙啞著嗓子低聲對長孫無忌說道“謝謝舅舅點醒,接下來我們該做什麼?”
看著這個沒有了任何主意的外甥,韌無忌暗自嘆息一聲道“這裡是行宮,陛下駕崩的訊息暫時還不能公佈,我與遂良在此支應,殿下馬上帶領東宮宿衛們暗帶陛下靈櫃啟程趕往皇宮,接手皇宮裡的一切事務。”
第二天李治帶著隱藏在御馬車攆當中的太宗皇帝的靈櫃在東宮宿衛們和全部隨行禁軍的護送下返回長安城。一切儀式和制度都和太宗皇帝活著的時候一樣。
而在太子車攆裡的李治,心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作為太宗皇帝的兒子他現在滿懷悲傷,作為即將成為這個強大國家的領導人他心裡又有著畏懼和自豪。自己能象父親一樣管理好這個國家嗎?能夠繼續這個國家的榮耀和輝煌嗎?
心裡多種滋味糾結在一起的李治隔著車上薄薄的紗窗看著周圍熟悉的一草一木,責任感油然而生。慢慢地自信心開始凝聚起來,我一定能夠把父皇交在我手上的國家管理好。我身邊還有好多人,只要按照父皇所說的學會看人、用人這個御人之道,我李治一樣是個有作為的皇帝。
安全回到皇宮的李治將太宗皇帝靈櫃安置在兩儀殿內,看著太宗皇帝的靈櫃,忍不住又是淚流滿面,默默在心裡說道“父皇但請放心,兒臣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擦乾眼淚李治轉身走出太極殿。
來到寧心宮中的李治立刻命所有太子宮宿衛頭領集合,全面接管皇宮內衛,有馬上命令左庶子于志寧借太宗皇帝之名下詔: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為侍弓示衛少詹事張行成為兼侍中,兼刑部尚書:大午家令聯。哪斤郎高季輔為兼中書令。各部門首腦都換成自己人,並且成功執掌皇宮內衛後的李治安心地等待長孫無忌回來。被換掉的人心裡都存有疑問,太子這是在做什麼?肯定又要有大事情發生了。
晚李治一天到達長安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秘密知會了自己勢力裡的人員後,於明德殿上召集所有在京大臣和各國使節,宣召太宗皇帝遺詔,太子李治暫攝朝政,待黃道吉日舉行登基大典。
隨即太子李治下詔:陛下駕崩此事舉國悲痛,但是國家大事不能廢止,各有關單位應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在外地擔任都督和刺史的各位親王可前往京師奔喪,濮王李泰除外,所有再建工程暫時停頓。並開始為太宗皇帝發喪,停靈三日後送太宗皇帝靈櫃進昭陵。
這一宣召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震懾了所有官員和使節。在片玄的安靜後,整個明德殿以及長安完全震動了。嚎哭之聲響徹長安,所有內衛、禁軍以及京畿驍衛全部掛孝。
明德殿上的李恪當時就昏了過去。
諸大臣皆跪伏於地,以頭徹允嚎哭不止,被太宗皇帝親自的拔起來的本文字、楊師道等人更是碰的血流被面。而各族將領與使節按照本民族傳統割發、戈 臉、傷耳,用自己的鮮血為“天可汗”送行。一時間明德殿裡眼淚橫飛,鮮血四濺。
三日後太宗皇帝的靈櫃被裝載在他生前乘坐的輦車中,由九匹頭上結著白綢的駿馬拉著,緩緩沿著早已經洞開的皇宮大門,緩緩行駛在寬闊的朱雀大道上,無數的禁軍排著整齊的佇列舉著被白綢裹著的長槍,護衛著輦車緩緩步行。四品以上大臣身披白麻衣跟隨著車輦行進。
朱雀大道兩邊是早已經守候著淚流滿面的長安百姓,等車輦過來時,百姓們自發的跪伏於地,為他們的君王送行,嚎哭之聲經久不惜。
送靈隊伍一直走了四個時辰,才到位於九慣山的昭陵所在地。昭陵工程是由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玄宮深乃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樓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裡面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 用三千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二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聊住。地面上依照皇城格局建設內城正門朱雀門,朱雀門之內有獻殿是重簷九間多重大殿,是朝拜祭獻用的地方。
昭陵依九峻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是因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文德皇后死後葬於昭陵。關於以山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後,唐太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