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3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麥仲肥有很大意見。這可都是好勞力啊!弄到漠南草原上那可是有很大用處的,他現在當奴隸頭子當上癮了。可他試著提出建議時。卻遭到皇帝和大臣的一致反對。理由就是養活這些人就要把軍中存糧分給他們,那很浪費。

看到沒人支援自己的建議,鬱悶的麥大夫只能一個。人躲在沒人的角落裡畫圈圈,以此來詛咒這些鼠目寸光的人們。

五天的修整很快過去了。接下來要對付的便是駐紮在安市城今遼寧省海城市內的高句麗軍了。

可泉蓋蘇文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安市城一失守,後面的城鎮根本就無法擋住唐軍的腳步。最後只能和唐軍爭奪鴨綠江灘頭了。而唐軍的水師卻不是他高句麗能抵擋的。所以他調集起高句麗傾國之兵十五萬由猛將高句麗北方總督高延壽統帥,以急行軍的模式快速增援安市城。

這個安市城主楊萬春中國及朝鮮史書中均失安市城城主的名字,朝鮮民間傳說此人名叫楊萬春。機敏果智,手下的部隊也是練有素,算得上高句麗國裡的一隻精兵。泉蓋蘇文政變成功後,高句麗的其他城主主將都向泉蓋蘇文上了效忠書,只有這個楊萬春拒絕接受泉蘇蓋文攝政,並且罵他是國蠢。泉蘇蓋文大怒發兵攻打安市城,卻被楊萬春的軍隊打的狼狽逃竄。泉蘇蓋文因此只好讓楊萬春繼續擔任其職務,安市城實際是個聽調不聽宣的角色。

對於這個有著舊恨的城池,泉蘇蓋文之所以還調十五萬兵來增援安市城。其實是想讓安市城和唐軍拼個,魚死網破,不管那方失敗都對泉蘇蓋文來說是個好事。他可是知道安市城的厲害。即使最後唐軍勝利,那唐軍也將是強弩之末。

可他卻沒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猛將高延壽卻沒有領會到他的精神。

得到情報的唐軍也在進行著相關部署。在御營內,太宗皇帝指著作戰地圖道“擺在高延壽麵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直抵城下,和安市城互為犄角,撫守高山,依靠城中供應的糧草與我軍對峙,同時派出小股人馬騷擾我軍後勤補給。這樣一來。我們不能迅速攻下城池。後方又有沼澤地阻隔,勢必被困在這裡。此乃他們的上策。”

“中策是高延壽集合所有兵力阻擋住我軍前進的步伐,一面疏散城中所有人員撤退,留給我們一座空城,以此來消耗我軍糧草。”

“再有就是不顧一切。和我軍硬碰硬地來一場決戰,一戰定輸贏,此乃下策。”

“據聯看來。彼等必行下策。如此則為聯所擒矣。”太宗皇帝總結完。自信滿滿的說道。

雖然大家對這一說法將信將疑,但是沒有人反駁,卻有一部分人將目光看向麥…腦。發仲肥被看的莫名其妙,渾身不自在起來。心想“標“右戲做什麼?我只是御營隨行官員中的一員,又不是什麼美女看他的人也是誤會了。以為他給太宗皇帝掐算過,所以太宗皇帝才如此自信地相信高延壽會和唐軍硬碰。

高句麗營裡也在探討著如何與唐軍打這一仗。高延壽軍的對盧官名,相當於參謀長老將惠真道:“我聽說中原大亂。群雄並立時,有位秦王無比神勇。他所率領的軍隊向來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四方信服,這樣方才南面稱孤,成為皇帝。現在他們大軍壓境,估計憑我軍力量是無法抵禦的。所以,依我之見。最好的辦法便是堅守陣地,拖延時日,同時派出部隊切斷其運輸線路。到時他們戰無可戰,後退亦不好走。那時出兵,必可不戰而勝!”

不得不說這老頭確實有兩把刷子。可惜,高延壽卻很不以為然“豈不見我十五萬大軍聲威驚天動地!汝為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根本不聽惠真的計謀。開始整頓兵馬,準備和唐軍大戰。

太宗皇帝站在高崗上用望遠鏡看著高句麗軍全體出動惡狠狠地向唐軍殺來,不由撫掌大笑:“吾計諧矣!”

為進一步證明高延壽的觀點是“正確”的,太宗皇帝決定再給高延壽吃顆起心丸。派鐵勒木率一千騎兵前往應戰,規定只許敗不許勝,而且逃跑的樣子要越狼狽越好。鐵勒木接了這個,倒黴差事,滿肚子不高興,可也知道皇命難違,再不高興也要配合皇帝陛下把這戲演好。

鐵勒木率一千騎兵去迎戰高句麗先鋒軍,一邊打一邊呼喝喊叫。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拿出只箭來插在自己的皮甲上。之後抱著馬脖子。招呼手下騎軍撤退。其他騎軍一看也趕緊配合著演戲。紛紛掏出些沒用的東西扔在地上,隨著鐵勒木一溜煙地跑了。從遠處看,這一千騎軍真的象是被打的大敗,連掉落的物品都不敢回來撿一樣。

果然不出所料,高句麗軍見唐軍如此不堪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