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多年以來對那裡很不上心,良田汰土皆被他們佔有,卻又千方百計隱瞞少報,達到偷逃賦稅的目的。我朝租庸調製度在那裡根本就是擺設。再加上當地官府的無作為,很多寬;假品報成窄鄉,田十大量被他們巧取豪本而尖門隨著大,甘憂列來,朝廷當初答應的永業田與露田無法真正分發下去,當地民眾不明情由,怕移民會來分他們的田土,故對移民抱有敵意,這正被世家所利用,從而鼓動民眾對抗移民對抗朝廷政令。”
李治一邊思考一邊點頭,接著又問道“那你說的我們更有這個能力是怎麼回事?”
“陛下,他們利用民眾對抗朝廷政令,由此一旦發生民爆,民爆的矛頭會直指朝廷,這樣我們不得不派兵絞殺,他們中的別有用心之人又會利用這樣的結果更有口實鼓動民眾與朝廷對立,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正如秦時的陳勝、吳廣和漢時的赤眉、綠林一樣。民眾被利用而不自知,尚以為是為自己謀利,卻不知只是被人當槍使而已。即使如本朝開國時的蒲國公李密不也是這樣做的嗎?”
陳勝、吳廣,赤眉、綠林的結果都是一樣。前者被六國舊貴族取代,陳勝自己也被暗殺。後者被光武帝劉秀豪奪利用,成為奪取天下的工具。瓦崗軍前期領袖翟讓同樣是草民起家卻被李密竊取了指揮權,自己也死在李密手裡。麥仲肥之所以敢在李治面前提起李密,是因為當初的蒲國公李密現在已經定性為反臣。 “原來如此。仲肥,那我們該如何應對?”李治有些醒悟地說道。
“他們能夠利用民眾我們也一樣能夠。這就是臣此策之中多派能言善辯之人前去的原因。令他們深入民間,講解我朝租庸調製度為何在那裡無法實施,為什麼明明是寬鄉卻被上報成窄鄉,多出的田土落到了哪裡這些原因,之後挑動民眾與世家的對立情緒,這樣一來,即使發生民爆,矛頭針對的也是世家豪強。之後調關中軍隊打著平民爆的旗號,對那裡罪大惡極的世家豪強進行清洗,強行進行土地再分配。這樣一來,普通民眾得了實惠,世家豪強也被孤立出來。只要發動不了民眾,即使他們有膽發動些許叛亂,也可迅速彌平。
不過此計關鍵一點就是保密而且絕不能用當地府兵來做此事。”
在江南如此大動作,是麥仲肥仔細分析後得出的結果。目前朝中雖有江南系官員,但他們卻不佔主流,多是些人微言輕的部署小官。真正上層高官幾乎都是關中、山東、河北等地之人。在江南動如此大陣仗對於他們來說,基本是事不關己,麥仲肥的阻力也就相應的少了很多。如果朝中江南系官員佔主流的話,麥仲肥還真不敢輕舉妄動。
李治點頭,突然一笑道“聽你這麼一分析,聯心裡到是明白了不少事情。當初的漠南、漠北諸多部落,不亞於江南的氏族門閥,你能在其間遊刃有餘,最後將他們一體掌控,是不是就用的這條計策?”
麥仲肥也不否認,點頭道“是,陛下所言雖不中,宜不遠矣。臣把這計策稱之為釜底抽薪。民眾既是那釜底之薪。
《孟子》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其實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得民心者”方可使社稷安泰。”
還好,麥仲肥及時剎住了車,下一句說出來,可就有觸雷的危險。得民心者得天下,你麥仲肥很得漠南、漠北的民心,是不是也有問鼎天下的心思呢?麥仲肥可堅決不能讓李治有這樣的疑心產生。
李治聽完,很是欽佩地看著麥仲肥道“仲肥,聯發現,你當初為聯老師之時,可是有很大的藏私之嫌。諸多道理為什麼當初不與聯提及?”
“當初?當初誰知道你們幾個誰會是皇帝?萬一那時候歷史變樣了,結果如何那太難預料了。”麥仲肥心裡暗想,嘴上卻道“陛下,你這可就不厚道了,當時臣也並不明白這些道理,這都是一邊做事,一邊思考才得出的結論。”
李治一笑後點頭道“既然御心裡已經有了腹稿,就照你與來濟設計的去做吧,需要聯做什麼,提前與聯打招呼,只要是關於江南開發的事情,聯有求必應。聯只要一個成功的結果。”
“臣領旨!”麥仲肥起身行禮後,猶豫了一下又道“啟奏陛下,臣還有一事,請陛下恩准。”
“何紅 ”
“臣想讓道宗郡王前往江南坐鎮。”
李治想了想後道“準!但此事還是以你為主,如果出了事,聯還是要找你問責。”
麥仲肥暗暗白了李治一眼,這小子是真長大了,連自己設計的退身步都被他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