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寫著漢族的人血管裡的血裡究竟還有多少純正的漢族血脈已經成了個謎團。
而現在麥仲肥正好趁著大唐強盛的國力支撐,來個勝利大融合,使東方只有一個強大的群體那就是唐人,:二民族都會以自只是唐人感到驕傲與自 聽了麥仲肥的闡述後,曾經指揮過剿滅薛延陀戰役的李績很有興趣地問道“依仲肥的意思該如何部署這次戰役?”
“我覺得,府兵的行動力遠不如草原騎兵的行動力,應由安西都護府所轄的府兵以及西北四軍鎮守使所轄的府兵負責堵住西突厥逃亡的道路,而由漠南的鎮北軍與漠北的部落軍聯合行動,配以少量火器與西突厥在荒原沙漠之中展開騎兵對騎兵的大決戰,用移動力對抗移動力。爭取一戰徹底解決掉西突厥這個麻煩。 “不可!一旦鎮北軍與部落軍落敗,西北地區的局勢將徹底糜壞。聯契的漠南、漠北的局面也將是一團混亂長孫無忌到底是帶過兵的人,他指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不論漠南的鎮北軍與漠北的部落軍也好,西突厥的騎兵也好,都是在當時屬於高機動性部隊,如果鎮北軍與部落軍進剿西突厥,而西突厥突然改道去進攻漠南、漠北,已經傾巢出動的漠南、漠北還真將面臨一場劫難。
本來已經被麥仲肥的說法打動了的李治,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也不由得有些遊移。漠南、漠北現在可是京城長安的北大門,一旦那裡被西突厥攻破,西突厥甚至可以繞過長城威脅長安以及周邊城市的安危。
遊移不定的李治把眼光轉向身經百戰的李績身上。李績此時大腦裡就像過電影一樣西北以及漠南、漠北的山川、河流以及各方勢力,都一一過了一遍後,緩緩睜開眼睛道“太尉的擔心雖有道理,但並不是就沒有解決的辦法眾人的眼光都看向李績,等待他的下文。
“仲肥所說的戰略確實是最好的方法。西突厥以其機動性優勢,確實很容易擺脫府兵的追擊,要靠府兵來消滅西突厥很難實現,只能擊潰他們。用機動性強的鎮北軍與部落軍來與西突厥的騎兵對仗,西突厥的優勢就已經不存在。況鎮北軍一部分曾參加過東征戰役,對府兵作戰技巧有所瞭解,戰法上也正在接近府兵。實際鎮北軍已經是具有某些府兵特徵的馬上部隊。老臣覺得用他們為主攻當可承擔,而且由漠南、漠北出兵也確實比從長安出兵近了不少,何況他們有他們的特點,這種無插重或輕輻重奔襲作戰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這好處就是集結大軍的時間大大縮短李績分析完鎮北軍與府兵對付西突厥之間的優劣後,繼續說道:
“至於太尉所說的西突厥威脅漠南這種可能確實存在,但漠南這幾年的發展,太尉應當不甚瞭解。漠南現在已經是以城池為依託的防禦體系,且佈局很合理,攻一城其他城池都可在短時間內趕到解圍。而且”。
李績說道這裡看了麥仲肥一眼後說道“漠南的鎮北軍人數似乎並不是兵部我們所掌握的人數。似乎還有後備部隊的存在。而且後備部隊的數量還不少
麥仲肥大為驚奇,李績只是隨同太宗皇帝去草原上渡了一次假而已,怎麼對漠南如此瞭解?甚至連漠南的防禦體制以及鎮北軍的底細都知道的如此詳尉 難道他也在漠南安插有人手?
看著周圍滿是質疑的眼光,尤其是長孫無忌幸災樂禍的眼神 麥仲肥坦然地說道“司空所言非常準確。鎮北軍人數確實並不止十萬。確切地說應該是二十萬麥仲肥說完周圍發出一些嘰嘰喳喳的低聲說話聲。
麥仲肥沒理這些人,繼續說道“當初漠南網立府,手頭兵力不足以震懾周圍部族,故以解州五萬騎軍為基礎組建起二十萬鎮北軍。後來隨著漠南逐漸平穩後,草創的漠南不足以養活二十萬軍隊。所以我裁撤了十萬人用來軍屯、軍牧,也就是說這十萬人已經撤出鎮北軍序列,作為地方民團使用了
聽完麥仲肥所說李績點頭道“恩,漠南本就是遊牧部落為主體建立,這些人上馬即是戰士。如此說來,鎮北軍出征後,這些被裁撤下來的民團就將是漠南的守衛力量?。
“正是,而且我還想請旨,令涼、靈、武、勝接壤四州出動一些府兵協防漠南,並從雷部調十四門前裝向炮置於漠南七州城牆之上以加強防禦,好使鎮北軍無後顧之憂,一心殺敵建功。”麥仲肥以一種完全開放漠南的語氣說出這些話來,就是為了打消一些人心裡所想的漠南隱兵另有圖謀的判斷。
司徒兼雷部尚書吳王李恪也說道“陛下,前裝向炮因自身過重 操作費時,且射程短已經被子母膛高速火炮所替代,剩餘向炮作為陳舊性武器封存,沒有了實際使用價值,臣已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