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3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等就是七年

程名振笑道“能於七年前料到現在的局面,我們這位麥閣老當真稱得起半仙的名號。”

三人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薛仁貴帶著最後的人馬撤集高麗。北渡鴨綠江迴歸遼東後,高麗都城裡幾介。人也匆匆離開高麗前往新羅設在邊境上的軍營。

這些人都是新羅攝政金延平派遣到高麗的奸細。接到這些細作的回報後,金延平仔細詢問了唐軍撤兵的經過與理由,不覺對當初自己的判斷更加自信。

對衛士吩咐道“立亥騎馬通知所有盟國主事前來議事

等眾人來到後,自認大都督的金延平擺出一副聯軍統帥的樣子,雙手按在條几上,身體前傾緩緩說道“唐國留守在高麗王城的五千唐兵已經撤出了高麗王城。撤兵理由居然是國內有事,這說明西突厥已經反了。強大的大唐偃武修文後,武備竟然廢弛到如此地步,連放在這裡的區區五千兵也要抽調走。早就聽說西突厥那個裟缽羅可汗十分強大,由此看來這個外表強大的大唐已經到了無兵可用的地步。” 這次僂國海外遠征軍的統帥右兵衛將軍熊野道“他們會不會是故意為之?”

金延平搖頭道“此前我一再縱兵過境劫掠,驅趕境民過境耕種進行試探,東夷都護府都只是口頭上警告,卻沒見有任何遏制的舉措。從種種跡象上表明這個新登基的高宗皇帝根本比不上他父親,東夷都護府也是沒有可派之軍,故而只能出言譴責

百濟此次出兵的統帥僧道探哈哈一笑道“那正好,趁他們平定西疆叛亂無暇東顧的時候,我們一鼓作氣拿下高麗,殺光所有高氏後人,分掉高麗的土地和人口之後再上表稱臣,大不了給唐國認個錯,送他一些貢品,這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的事情,他還能怎麼辦?反正高氏子孫都死了,他唐國想幫他們復國也找不到高氏後人。也只能預設這樣的結果了

金延平指著僧道探同樣哈哈大笑著說“你的想法也正是我的想法。到時候他唐國得顏面,我們得實惠,他中國之人皆好顏面甚於其他,這樣的結果他們也一定能接受。大不了我們多給些貢品,再忍受些責罵而已。”

第231章 是視察還是添亂

發仲肥自從把年中的權利宗倉交後,有著大把的時間哦猜”可以把以前只有想法沒時間實施的事情開始一一部署。

麥仲肥上表將活字印刷術無私貢獻出來,請於長安設立長安印書局。所印書籍不限於經史,凡木工、格物、水利、農桑等皆可成書。又密令漠南另闢土地大面積種植蓖麻榨取蓖麻油製造印刷油墨 後隨著活字印刷的普及,民間印書局逐漸興旺,漠南新道總教完全壟斷了印刷油墨的供應,用所得資財大力發展教育、科學、醫療等方面,建立北域科學院,凡木工、格物製造、冶煉、鑄造、醫學等方面有專長的皆收錄其中,由新道總教提供生活必須。

再次提出科舉數革,在原有經、民、醫、工基礎上增加律、書、算三科使人才選拔更趨廣泛。

提出大力開發長江以南的土地,加大三季稻米種植面積,改善民生環境。

並提出金融改革設想,以國家信用做依託,實行政府專營的錢莊制度,發行統一印製的銀票,用來替代現有用錢帛這種累贅龐大的交易體制。

麥仲肥上書所陳四條,被當時稱為《理政四疏》涵蓋了文化、選才、民生、經濟四個重要方面。高宗李治立刻拍板同意前三條立即實行。並頒佈聖諭要求所涉及各部與的方抓緊實施,為此還在二十四司外另設一司為印局司,專門負責印刷與所出書籍的管理。

關於金融改革這條,由於李治對這個不是很明白,暫時沒有頒佈,等麥仲肥與戶部、度支尚書等專門人員商談後再下結論。

單就上三條的實施細則就夠麥仲肥忙活的,還要兼顧漠南新上馬的項在麥仲肥忙併快樂著的時候,李恪這個傢伙又來添亂了。

自從李恪在麥仲肥府上與程名振一席交談後,對火炮艦載這個專案很感興趣,可惜很快程名振就回任所了。後來一系列的權力爭奪戰開始。又接著西突厥造反等事情接二連三發生,麥仲肥作為權力漩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些事情裡。

直到麥仲肥將權利上交。李治趁機架空了三省許可權,又讓實際上已經被架空的長孫無忌去負責編篡唐禮後,李恪這才又想到艦載火炮的專案,這才來找麥仲肥商量遼東一行。他主要是想看看水軍炮艦的進展情況,同時需要獲得火炮艦載後的第一手資料資料,為此他特意把雷部的幾個各方面專家都已經召集好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