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但自飭躬;嬪牆之間。未曾迸目。聖情鑑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聯,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
這先後三道詔書的順序很有講究。第一道,李績已經歸附於我,我命他坐鎮長安,李績尚且如此,你們還有何話說?第二道,皇后失德,在內宮裡搞歪門邪道,我把她廢了。第三道,我以皇帝的身份任命武昭儀為皇后。
這三份詔書一經中書省下發後。群臣大譁!久議不絕的廢后立後這問題,就這樣一下子就有了結果?人們見慣了李治的優柔寡斷,如今李治一反常態的強硬態度讓這些大臣們一下很難接受。
難接受也要接受,除非你這官不想當了。聖旨只要一經中書省下發。門下省稽核,那就是板上定釘的事情,這中書省就是負責起草皇帝旨意的機構,如果皇帝的旨意有問題,而門下省有權駁回,去世的魏徵老頭就是坐鎮門下省,不停地批駁李世民,當時侍中就是門下省最高官員。後來李治接位,為使三省齊平;增設門下令龍朔年間又廢去。兩個侍中成了門下令副手。而門下令必由皇親擔任,這在當時也是為了長孫無忌便於整體提調,減少掣肘的原因。
這羔是為什麼李治把麥仲肥提到尚書省右僕射的位置上,卻依然讓麥仲肥兼任中書令的原因。這可是能假皇權進行草詔的地方,所以中書令這個位置上歷來都坐著的是皇帝自己的親信。
其實當李治擬的三份詔旨稿件送到中書省麥仲肥的案頭時,麥仲肥也被唬了一下。等探聽到是因為李治與李績關起門來密議後,李治才發出的這詔書後,麥仲肥大筆一揮,命中書舍人們擬詔傳送門下。
之後麥仲肥直接去找李治,請求覲見。見到李治,麥仲肥也不管寧心殿裡的內侍與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