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眾極力呼籲美國政府承認和支援中國的革命。在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國務院收到潮水般的信件和電報,它們大多要求美國儘快承認中華共和國。
在美國民眾和輿論的影響下,1910年2月2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透過了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威廉·蘇爾澤的提案,“對中國人民實行代議制制度及其理想的努力深表同情”,“對其執掌自治政府的權力、義務和責任表示祝賀”。隨後,塔夫脫總統在年度國情諮文中闡述美國對中國問題的中立政策時,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是接受美國民眾的意見,指出:“1909至1910年的中國政治騷亂,以及臨時共和政府的成立,直至按期成立一個永久政府的過程中,美國人民恰當地表達了對中國人民主張共和原則的自然同情。”
臨時政府在掀起輿論大潮,爭取國際支援的同時,向世人展示著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態度。1910年三月二日,中華共和國的臨時參議院正式成立,議員到會的有十八省五十一名議員。宋大總統致祝詞,然後蔡元培、居正、馬君武相繼演說。最後推選林森為議長,居正為副議長。臨時參議院中以復興會為首的革命聯盟佔三十六席,同情革命計程車紳和無黨派人士四人,立憲派十一人,舊官僚根本沒有席位。因此臨時政府表面上是,舊官僚、立憲派、革命派的聯合體,實際上卻是由革命黨人主持的政權。
1910年三月五日﹐廣州臨時政府頒佈了《中華共和國臨時約法》,其中規定:“中華共和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共和國人民一律平等”,“私人財產不可侵犯”﹐“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信仰等自由,和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並且明確了在政府的組織形式上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規定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統治權。
應該說,臨時約法一出,不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自此以後,在思想上,樹立起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觀念。臨時強調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共和國領土為二十二個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這樣便能啟發愛國主義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國主義侵略。當然,說是臨時約法,其制定得相當完善,不說在當時的亞洲各國當中,即便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世界大多數法學專家的認可和讚揚,稱之為是“一部亞洲最民主、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權憲章。”
《臨時約法》透過之後,參議院便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審議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其中有很多是廣州軍政府已經開始實施執行的,現在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以便開始在各地都能得以推行。
而大總統宋教仁則向參議院提出了第一批內閣成員名單,按照《政府組織大綱》,內閣由國務院、財政部、陸軍部、海軍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監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農業部、工商部、教育部、衛生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水利部、內政部共十七個部門組成,其中國務院的行政負責人為國務卿,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由於不設外交部,國務卿便相當於外交部長,而且還是僅次於總統的高階行政官員;是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內閣會議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首席委員。同時,由於沒有副總統,當有突發事件發生時,國務卿便是總統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然而,這個重要的職位是暫時空缺的,第一批內閣成員有陸軍部總長兼參謀總長兼財政總長:肖志華;海軍部總長:黃鐘瑛,次長:湯薌銘;司法部總長:伍廷芳,次長:王寵惠;鐵道部總長:孫中山,次長:張靜江;工商部總長:張謇,次長:虞洽卿;財政部次長:沈縵雲;教育部總長:蔡元培,次長:馬君武;交通運輸部總長:湯壽潛,次長:于右任;水利部總長:廖仲愷,次長:暫空缺;民政部總長:秋瑾,次長:暫空缺;公安部總長:徐錫麟,次長:陸榮廷;國家安全部總長:暫空缺,次長:陳國雄;監察部總長:岑春煊,次長:劉揆一;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總統幕繚長:蔣作賓。
第二卷 大潮 第七十八章 調解戰爭
更新時間:2010…9…5 21:37:07 本章字數:2142
排排座,分果果,政治就是這樣,妥協和讓步是必須的,但原則不容更改。第一批內閣名單的分贓意味非常明顯,同盟會、立憲派各有所得,但最重要的部門卻由復興會牢牢把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務卿職位,外間猜測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