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從私人感情的角度出發,明宣帝當然更偏向於林國公府,但對於帝王而言,底下的臣子,卻不一定要討他喜歡,甚至不一定要人品好,只要他在某些方面好用,對於明宣帝而言,也就夠了。
在田家與林家還沒有鬧出這事兒之前,明宣帝對田狀元還是有幾分欣賞的,也讓他辦過幾件小事,田狀元都辦得漂漂亮亮,明宣帝自然對他印象不錯。
只是,在這件事上,田狀元的姿態確實太難看了些,有了這麼一出,日後,他的前程,怕是也要受限了。
已是半大少年的太子聽了明宣帝的感慨,認真地反駁道:“父皇,兒臣不這樣認為。田狀元以無理狀告無理,倒打一耙,是為無德;田狀元才剛踏上仕途,便以下犯上,妄圖動搖頂層豪門根基,是自不量力。兒臣觀那田狀元的行事,便知此人小事猶可交付,大事不可與謀,否則,必是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輩。”
明宣帝也只是隨意感慨一下而已,不料竟聽到了太子這樣的說辭,一時間,也來了興致:“哦?這話是怎麼說的?”
“田狀元混淆是非,狀告林國公府欺壓寒門之事是否合理,姑且不論。在兒臣看來,他起初營造了那樣的聲勢,若是處理得當,林家也未必能夠討到便宜。可偏偏,田狀元挑起了這個爭端,卻沒能很好的處理,導致自己最後功敗垂成不說,還連累了跟隨自己一起前去的那批學子。由此可見,此人心性高傲,對自己的能力卻沒有正確的認識,當然了,兒臣也承認,此人確實有幾分小聰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