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出氣……其實他就是個粗人,咱們跟他共事多年,又不是沒見過他犯渾。蘇公大人有大量,肯定不會與他一般見識!”
蘇逢吉被郭威安撫了好一陣,這才心安,又對郭威趕過來看望自己表示感謝。兩人寒暄了一段時間,郭威便提出告辭,蘇逢吉特意親自將郭威送出府去。
眼看著郭威的馬車向史弘肇府邸方向駛去,蘇逢吉暗道:看看人家郭威多有底氣,要不,我也去地方上領個指揮使的職務,統軍一方如何?接著他就打消了主意,一是自己沒有指揮軍隊的才幹,二是一旦離開了中央,史弘肇就更能從容收拾自己。蘇逢吉只能長嘆一聲,決定緊抱皇帝的大腿以自保。
不久,郭威就來到史弘肇的府上,卻發現這個惹出禍端的愣頭青居然還在呼呼大睡。叫了他幾次都沒有叫醒,郭威也很是無奈,只能叮囑解暉等人幾句,約定明日再來探望。第二天一早,郭威就上門來將史弘肇狠狠地說了一頓,而醒了酒的史弘肇被郭威說得也有些不好意思,倒也說了幾句軟話。不過,無論是郭威還是董遵誨都知道,朝廷從此多事矣!
可是,遼國沒有給郭威調停的機會,遼軍很快再次南犯,郭威也只能向皇帝辭行,前往鄴都督戰。作為輔政大臣,郭威對皇帝叮囑道:
“陛下聰明果斷,能有陛下為帝,實在是我大漢的幸運!微臣作為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對陛下也是極為滿意。如今就此辭別,微臣也有幾句心腹話要說與陛下,還請陛下海涵。
為政的秘訣,不過是親賢良、遠奸佞,相信陛下也深有了解。只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要特別謹慎區分。太后跟隨先帝多年,經歷過許多天下大事,如果陛下遇到什麼困惑,可以向太后她老人家求教,定能夠去害避禍。
楊邠、蘇逢吉、史弘肇等三位大人,都是先帝的老部下,盡忠報國,足以託付大事。只要陛下能夠對他們推心置腹、始終信任不移,那朝廷上的軍政大事絕對不會出現偏差。至於北疆如今面臨的戰爭情況,微臣願意竭盡所能,絕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郭威的話裡充滿了對皇帝的讚許與期望,劉承祐聽得也很是滿意,他臉色端莊嚴肅,恭恭敬敬地接受教誨。於是郭威向劉承祐拜別,率領董遵誨、王審琦等部將離開開封,統率大軍往鄴都而去。
第205章 逼退遼軍
郭威辭別皇帝,帶領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侍衛副將董遵誨等部將,統領數萬大軍,前往鄴都。郭威此次率領的部隊,都是前段時間平叛時期他的舊部,郭威在軍隊裡面威信很高,指揮起來如指臂使。
在郭威抵達鄴都之後,後漢北方地區突降大雨,尤其是鄭州,更是創下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在抵禦暴雨三天之後,鄭州決堤!不過,鄭州下游的開封府,得益於董遵誨與解暉等人前年修築的圍堤,雖然受到了雨水、河水的強力沖刷,卻沒有發生重大險情。儘管如此,往前線輸送的糧草物資也受到重大影響,不得不延緩輸送。
有鑑於此,郭威命令邊境附近駐守各軍嚴密戒備,在囤積好物資之前,不要主動發起反攻。再說如今的大雨天,對遼國的騎兵也是個嚴峻考驗,弓弦鬆弛無力,騎射之術等於放棄,遼軍基本上都龜縮在原地,不會冒雨發動大規模進攻。
不過,現在正是農作物即將成熟的季節,也是遼軍南下打草谷的最佳時機。實行堅壁清野的損失太大,甚至大於遼軍侵襲。有鑑於此,郭威抽調精銳部隊獨立成軍,約合三千人左右,交給董遵誨指揮,悄悄運動到漢遼邊境;同時,積極囤積作戰所需糧草物資,隨時準備全軍北上。
郭威給董遵誨的命令就是爭取全殲遼軍南下打草谷的多股部隊,為漢軍大舉北上爭取時間。為此,董遵誨率部冒著大雨向北進發,在六月底抵達邊境。
七月初四,天還是霧濛濛的,雨雲尚未散去。連續幾天的陰雨徹底沖毀了道路,農田裡到處都是積水。許多百姓都淋得發了高燒,卻還在田地裡奮力排水,這可是一家老少一年的口糧!如果保不住地裡的糧食,那麼全家就得忍飢挨餓,甚至餓死!
董遵誨已經下令解散了部隊,分散到附近的田間地頭,幫著百姓一起排除積水,或者將低窪地段的糧食提前收割。
最初部隊也有些個不理解,咱們到前線來是為了打遼軍,又不是為了幹農活。農活幹得再好也立不了戰功,鐮刀使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刀劍啊!
董遵誨便向他們解釋道:咱們打遼軍是為了保護我大漢的邊境安全,是為了維護邊境上百姓的生存發展機會。如果百姓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