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自己又體弱多病,只要以他的家人為人質,郭威一定不敢有別的心思!
劉承祐打定主意,於是放下身段,親自前往郭威府中探望。在屏退侍從之後,劉承祐將目前朝廷上的困境全盤托出,而後對郭威說道:“朕欲煩公可乎(朕可以麻煩你做件事嗎)?”
郭威的回答不卑不亢,很符合他一向的脾性:“臣不敢請,亦不敢辭,唯陛下命!”
劉承祐對他的回答很是滿意,於是任命郭威為河中四面招討使,節度諸軍,總督平叛!
三地的叛亂已經嚴重影響到後漢的安危,大家都是在後漢這條船上混飯吃,又豈能看著船底出現個大口子?!剩餘的三位輔政大臣並無異議,就連一向與郭威不和的蘇逢吉也欣然同意,在皇帝的詔書上副署。
郭威接到正式命令之後,並沒有立即出征,而是來到了馮道府上,向他問計。馮道可是混跡官場多年的重臣,對百姓生計很是重視,年前只有他奏請修繕河堤就是明證。在郭威看來,平定叛亂,不光是消滅李守貞等人的放抗力量,更是要震懾各地節度使,收攏民心。
馮道對郭威前來問計也很是高興,熱情招待。董遵誨在開封的時候,有兩個地方是最愛去的,一是姑父馮道的府邸,可以在閒談間就能學習從政的經驗;另一個就是郭威的廳堂,坐在那裡聽著郭威處理事情就能學習軍事知識。恰巧馮道和郭威都好為人師,董遵誨也投了他們的緣分。一來二去,馮道和郭威的關係也很是融洽,有著忘年交的傾向。
見郭威向自己求教,馮道沉吟片刻,慢慢說道:“李守貞自認是沙場的宿將、又統帥過禁軍,以為自己一定能得到士卒們的擁護,只要禁軍到了城下,就會倒戈相向,投靠於他,所以坐守河中府,絲毫不慌張。你既然領命出征,希望你不要吝惜國家的財物,對士卒、將官大肆封賞,收買軍心!這樣一來,禁軍上下對你的命令無不樂從,而李守貞也沒了依仗,對禁軍無能為力!只有這樣,你才能順利擊敗李守貞!”
郭威連連致謝,滿意地離開。一路上果然聽從了馮道的建議,與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賞、微過不責,而且郭威也真能放下身段,時常去傷兵營探望,對於水土不服計程車兵噓寒問暖,又為他們延醫診治。對於麾下的將官,郭威不管他們是誰的舊部,全都一視同仁。只要是他們提出的問題,都耐心解答。對將官們提出的合理請求與建議,郭威也都耐心聽取。不久,禁軍人人喜悅、個個歡騰,郭威盡得禁軍軍心!
很快,郭威就率領數萬禁軍來到了虢州,在此承製傳檄,召集各路人馬統帥,召開軍事會議。收到命令之後,郭從義、白文珂、王峻等諸位大佬立即齊聚虢州。因此,當董遵誨到達西關城的時候,西關城軍營裡的主將都已離去,營裡最大的官員就是侍衛親軍步兵都指揮使、寧江軍節度使劉詞。
董遵誨呈上調令,劉詞展開一看,很是詫異。不過他沒有多講話,只是說道:“剛剛我正在打熬筋骨,你有沒有興趣,咱們較量一番?”
見董遵誨有些詫異,劉詞也不奇怪,過於有很多人也是這般,於是他笑著解釋道:“你是不是覺得我這老頭子都升任節度使高位了,幹嘛還要打熬筋骨、苦練氣力?!我是憑藉勇武獲取的富貴,豈能一做了官就拋下這看家本事?而且人性本惰,如果我放鬆了鍛鍊,失去了這番氣力,等到國家有事需要我的時候,我又拿什麼來報效國家、贏取前途呢?”
董遵誨肅然起敬,便脫下外袍,站在了校場上。劉詞見董遵誨沒有客氣,很是滿意,也來到校場上與之角力。反正士兵們閒著沒事,見有人比試,全都湧到校場上看熱鬧。兩人比試了三四個來回,董遵誨年輕氣盛,劉詞經驗老到,兩人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下,便以平手結束。周圍將士紛紛喝彩,熱情歡呼。
劉詞卻知道董遵誨手下留情,他對董遵誨很是欣賞,既有實力又懂得做人,這樣的小夥子值得培養!
第165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上)
校場的比武,讓董遵誨在營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讓他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比如說裨將李韜。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按風俗要飲雄黃酒。一大早,李韜就來到董遵誨的帳前,大聲喊他去喝酒。
董遵誨很是詫異,低聲問道:“你叫這麼大聲幹嘛啊?軍中一向是禁止飲酒的,你這麼叫喚就不怕糾察軍紀的都虞候大人給你治罪嗎?”
李韜笑著說道:“禁止明面上飲酒,私下裡喝一點也不為過。反正劉大人(劉詞)對你很是認同,就算被他查到也不會說什麼。再說了,今天可是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