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六十歲,這說明我的斷言很準確嘛!”
舒元很無語,原來說了這麼多都是察言觀色騙人的,不過他還沒有放棄,又追問道:“那你最後怎麼還說他要結交有大氣運的人呢?”
楊訥笑著說道:“看他的服飾,不過是個都頭而已。郭威可是樞密使、聽說現在還是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這還不算是大氣運?!再說了,如今軍中只要是營指揮使以上的人選,哪個不比這姓石的官職高?人家隨便一個命令,就能提拔他一下。比起他來說,這些將官們都有比他大的氣運!
老弟,你我結交這麼長時間了,我如果真會看面相、鐵口神算,那怎麼會跟隨李大人這個倒黴蛋、陷入這困城之中呢?!不過是一些騙人的把戲,不值一提!現在咱們倆多少也受過李大人的恩惠,幫他去南唐送信,也算是還了他的恩情。至於日後的事情,我看咱們還是逍遙於江南,避開北方戰亂為上!”
舒元連連點頭,連聲同意。兩人就此南下,在向南唐送上李守貞的求援信後,再無音信。
第172章 引蛇出洞
六月初十,在李守貞所部的不斷騷擾下,漢軍修建的長牆、堡壘仍然基本竣工。星羅棋佈的堡壘、連綿不斷的長牆將河中府與外地徹底隔離,很快,城裡就鬧起了糧荒。李守貞事先運進城裡的糧食被軍隊全部瓜分,糧店徹底停止了供應,賣兒賣女也買不起高價糧的百姓們成片餓死……
六月十二日,郭威命人向城**入勸降的檄文,李守貞連忙命人收繳,並宣佈凡是私自收藏檄文者一律斬首,散佈謠言者全家處斬。同日,郭威在董遵誨的建議下,向城內派出使者,向李守貞提出建議:為避免傷及無辜百姓,請李守貞放出城內百姓,漢軍將退後三里,絕對不會趁著開啟城門的時候加以攻擊。
李守貞有些心動,卻被總倫勸阻。城中雖然斷糧,可是作為李守貞的高階幕僚,總倫依然吃得油光滿面,就聽他對李守貞說道:“大王,百姓乃是您統治的根基,如果將他們全部釋放,那大王登基稱帝以後,豈不是如無根之浮萍?!釋放百姓之舉,大大不妥。何況,有飢餓的百姓做對比,士兵們才會對大王越發忠心,他們隨便拿點糧食出來,就能瀟灑快活,這樣軍心才不會思變!要是沒了百姓的妻女供他們淫樂,守城計程車兵們不知道也惹出多少事端來!”
李守貞有些個遲疑,他倒不是體恤百姓的痛苦,只是不希望自己在歷史上留下惡名:“大師,要不然咱們釋放一批老弱婦孺,全是那種幹不了活的累贅。反正他們留在城中也不過是浪費糧食、糟蹋飲水而已,不如將他們全部趕出去。要是郭威施捨,就會浪費郭威的糧食;要是郭威置之不理,就會損害郭威的聲名!”
總倫儘管有些心動,卻依然連連搖頭,“大王,如果釋放老弱婦孺,那城中的青壯們就會對大王離心離德。等到那些老弱婦孺啼哭於城下,就會亂我軍心!”
見李守貞點頭,總倫又為他打氣道:“大王不必擔憂,您命中註定能登基稱帝,當上天子,豈是郭威等人能夠改變的?!如今只是時機未到,而讓宵小猖獗;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算您只剩下單槍匹馬,也能夠乘勢而起,一展您的凌雲壯志!”
總倫深知,一旦破城,自己作為勸說李守貞稱王的幕後推手之一,一定會被處死,甚至是被看做妖僧活活燒死,所以他竭力為李守貞打氣,鼓舞他的信心。反正蜀國、遼國不會看著漢朝平定內亂,也許日後時局有變,鹹魚終會大翻身呢!
就在李守貞所部困守河中府的時候,繼王景崇向後蜀派出兒子王德讓之後,趙思綰也派出自己的兒子趙懷乂前往後蜀求援。
孟昶知道目前王景崇、趙思綰甚至李守貞全都陷入了困境,如果蜀國不及時援助,等到漢軍平定三地反抗之後,蜀國將再無染指關中的希望。這時,安思謙以缺糧為藉口,婉絕出動,於是孟昶命令興州、興元等地向安思謙所部運送數萬斛糧草,並督促安思謙所部立即出兵。
六月二十八日,安思謙率軍進駐散關,並派馬步使高彥儔、眉州刺史申貴,率兵攻擊趙暉設立的箭筈安都寨。守將藥元福苦戰失利,不得不後退。趙暉立即留下部分軍隊監視王景崇,率領主力南下。
六月三十日,安思謙在玉女潭擊敗遠道而來的趙暉所部,趙暉損失慘重,只能夠退守寶雞,安思謙趁機率部進駐模壁。
七月四日,負責策應安思謙的韓保貞,會同隴州部隊向東推進,在神前遭遇漢軍守備部隊。兩軍展開對峙,雖然沒有爆發決戰,但是小仗不斷,處於僵持。漢軍守備部隊向郭從義緊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