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重進也頻頻點頭,他看著董遵誨所部騎兵已經完成集結,而且郭威的帥旗也開始向前移動,於是顧不得再以言辭試探,疾聲說道:“事到如今也不必避諱什麼,眼看著董遵誨所部就要騎兵踹營、郭威的大軍就要跟隨攻擊,咱們還是趕緊參加到這清君側的正義活動中吧!”
袁義也看到了遠處郭威軍隊的動態,他立即點頭同意,兩人連忙命令手下將佐,趕緊降下漢旗,升起白旗。這也能看出兩人各自早有預謀,要不然戰場上要去哪裡找這白布做旗幟呢?!
袁義、劉重進兩個人,一個是左神武軍(禁軍第五軍,左神武是其軍號)統軍指揮使,一個是威勝軍節度使,兩人的職權在勤王軍中僅次於慕容彥超。如今他們兩人豎起降旗,剩下的勤王軍將士哪裡還有堅持作戰的信心與勇氣?!
許多人跟隨大家放下兵器,舉著白旗投降。也有人拋下了武器、甲冑,往遠離戰場的方向逃去,反正現在戰事正酣,誰也顧不上他們。當然,勤王軍中也有堅定的反郭將士,他們忠於皇帝,對他們來說皇帝的旨意就是天條,萬萬不得違背!不過,他們接著就被大家當做投名狀,獻給了領軍而來的董遵誨。
董遵誨顧不得處置這些人,他立即命人帶上勤王軍的軍旗,向侯益的方向衝了過去。他現在還不敢相信這些隨隨便便就倒戈的勤王軍,不過拿他們的軍旗來營造聲勢,董遵誨倒是樂此不疲。
侯益、吳虔裕、張彥超等人,正如王峻的分析,乃是徹底的騎牆派。起先,皇帝有慕容彥超等地方勤王軍的支援,侯益等人覺得郭威遠道而來、勢單力薄,便堅定地站在了皇帝身邊,讓一向冷落他們的皇帝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現在,大家看到慕容彥超僅以身免、地方勤王軍紛紛倒戈,覺得郭威實力大漲,就有心思變換門庭。雖然正在高處觀戰的皇帝,頻繁派出信使前來宣慰,可是侯益等人卻慢慢打定了主意。再說了,侯益等人也暗暗問道:如果皇帝心裡有底,至於做出目前這宣慰的舉動嗎?!
侯益向吳虔裕問道:“聽說過去征討河中府李守貞的時候,董遵誨曾經擊破敵軍的突襲,救了你一命。這麼說來,你們也該有些交情啊,怎麼一向沒聽你說過?”
吳虔裕能怎麼說,他哪裡好意思說出自己想要爭奪救命恩人戰果的事情,只能哭笑著說道:“誰讓董遵誨是郭威的弟子呢!當時我也是為了避嫌!沒想到避來避去還是被皇帝所猜忌,結果我的官職怎麼也沒得到提升!”
侯益輕輕點頭,吳虔裕說得也很合情理,他也就沒再追問,只是對吳虔佑繼續說道:“如今慕容彥超已逃,袁義、李重進他們紛紛投降,各地勤王軍全都成了郭威的新部下!本來我們與郭威勢均力敵,可現在一消一漲,我們只剩下六成力量,而郭威卻變成十四成軍力!你我都是在新朝不得志的親信,即便皇帝能夠擊敗郭威,咱們也得不到什麼額外的好處!可要是咱們能像袁義他們學習,建立一番功績,等到郭威擊敗皇帝后肯定要收攏各地節度使之心,就算是千金買馬骨,咱們也能受重用,你說對不?”
吳虔佑想要習慣性反對,可侯益說得都很有道理,而且他也與郭威打過交代,人家郭威是個厚道人,絕對不會做出卸磨殺驢的舉動。現在郭威與皇帝的軍事力量之比是十四比六,郭威只要沉著發揮,即便費上一番氣力,最終也肯定能取得勝利。可要是自己這邊主動投降,郭威就更多了兩成勝算,以郭威的厚道,日後必有回報!
吳虔佑還在考慮得失,眼角的餘光卻發現侯益正在悄悄做手勢。吳虔佑心中一緊,偷偷向周圍望去,發現大家都被董遵誨所部吸引,而誰也沒發覺侯益的心腹手下正在慢慢逼近。壞了,看來侯益早就打定了投降的念頭,見我遲遲不答應,他這是要動手啊!
吳虔佑連忙笑道:“大人說得很有道理,郭大人確實是個厚道人,而且皇帝發動事變以來,親信那些奸佞小人,冷落咱們這些忠貞大臣,朝政亂成了一團麻!如今即便郭大人不佔優勢,我等也該為了公理道義而助他一臂之力。我建議咱們立即易幟,加入郭大人的正義隊伍中來,共討奸佞、清君側!”
侯益輕輕點頭,暗道一聲機靈,右手悄悄擺手,示意親兵們不必上前。侯益笑著問道:“那咱們易幟?”
“當然!”吳虔裕異常堅定地點頭,“末將始終相信邪不勝正,始終堅信真理正義,如今這真理就在郭威郭大人那邊,咱們當然要追隨他的步伐,堅定地走下去!”
侯益滿意地大笑,再問張彥超的意見。張彥超更是個機靈人,居然還貼身帶著“郭”字戰旗!大家情投意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