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兵們奮起餘勇,一邊奮力阻擊著周軍的追擊,一邊努力向東門方向衝去。
只是,張彥卿能發覺東門的生機,難道郭榮等人就看不到那裡的防禦空缺嗎?之所以圍三缺一,就是要給楚州城守軍一個生存的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從東門逃生,在破城以前摧毀敵軍的鬥志!
可如今周軍既然已經攻陷了城牆,就絕對不會允許唐軍餘孽逃出楚州城!眼見著楚州西門被周軍拿下,周軍的淮河水師和鸛水水師幾乎同時派出了登陸艦隊,繞過楚州城撲向了楚州的東門,並迅速佔據那裡較為薄弱的城牆工事,做好了阻擊戰的準備。
等到張彥卿等人衝到東門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就是周軍射來的箭矢,以及周軍將士掌控全域性後自信的笑罵聲!
張彥卿心中大驚,不過表面上他依然保持著鎮定的笑容,見眾人士氣驟降,有些人更是萌生去意,張彥卿趕緊說道:“兄弟們,咱們在楚州擋了周軍這麼久,極大地殺傷了周軍將士,為咱們大唐爭取了時間。現在周軍恨咱們入骨,咱們一旦放棄就是自尋死路!府衙附近尚有街壘可以利用,咱們只要在那裡堅守到天黑,就可以利用熟悉地理的有利條件,躲開周軍的搜捕,潛出城去!”
聽他這麼一說,大家心中又有了一絲希望。大家都緊緊地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跟著張彥卿就往府衙方向退去。
一邊撤退,張彥卿一邊緊張地思索。如今士氣渙散,面對周軍的數萬大軍,如果不出奇策,根本堅持不到天黑。想啊想啊,他終於眉頭一舒計上心頭,馬上叫過幾個親兵,偷偷吩咐一二。
很快,親兵們就散到部隊之中,緊接著就有人故意用旁人都能聽到的聲音“壓低喉嚨”說道:“聽說了沒,周軍破城之後要進行屠城!”
“怎麼可能?”有人詫異地問道:“周軍南下後一直講究軍紀,從來沒有屠城之舉啊!”
張彥卿的親兵立即反問道:“咱們在楚州攔截周軍這麼久,殺傷了周軍的大量官兵,難道他們入城之後還束手束腳吧不報復嗎?!別做夢了!”
聽到親兵的言語,士兵們全都沉默了,是啊,他們守了這麼久,周軍怎麼可能放過他們?!如果換成他們自己,佔據楚州後也肯定會發洩一番怒火,用守城者的血肉祭奠亡者!
很快,張彥卿手下的這近千名士兵都傳遍了這周軍要屠城的謠言,沿途聽到訊息的楚州百姓也對此深信不疑,跟著守軍們向府衙方向退去。
隨著訊息的擴大,大半個楚州都籠罩在謠言之中,尤其是隨著周軍開始在街頭巷尾清剿、處死城中還在反抗的散兵遊卒,楚州城中的百姓更對此深信不疑!
甚至有些周軍的小部隊不明情況,還以為上級真下達了屠城的命令,失去袍澤的他們也不去分辨真假,真得對楚州城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實行了嚴酷的鎮壓,將那裡搜出來的百姓一一處死!
這樣一來,更坐實了周軍要屠城的傳言,於是張彥卿欣喜地發現自己手中的近千士兵很快得到了擴充,越來越多的潰兵、青壯百姓加入到自己營中,等他退到府衙附近的時候,手中已經握有了兩千人馬以及萬餘名百姓!
張彥卿立即下令開啟府衙的武庫,將百姓們全部武裝起來,同時,拆除附近房屋,加固街壘工事。張彥卿覺得,就算最後自己戰死,也要將這郭榮拖下水,讓他戴上“屠夫”的惡名,背上“屠城”的黑鍋,永世不得翻身!
此時郭榮正在望樓上皺著眉頭看著城中飄起的黑煙,疑惑地問道:“既然已經打破了城防,唐軍為何仍在頑抗?他們應該知道,抵抗換來的只是死亡啊!”
董遵誨等一眾將領也很是奇怪,這時慕容延釗飛馬趕到御營,急速問道:“陛下,您是否下達了屠城的詔令,怎麼楚州城到處都是咱們要屠城的傳言,現在楚州軍民全都武裝起來,誓要與我軍奮戰到底!”
郭榮皺緊了眉頭,怒聲說道:“朕何曾說過要屠城,這是哪個將軍擅自主張?!朕領軍南征以來,素來講求軍紀,從來就沒有對百姓動過屠刀!”
一旁的董遵誨詫異地說道:“陛下,您沒下過屠城的命令?”要知道來自於後世的歷史記憶中,曾清楚地顯示楚州城曾被皇帝郭榮(柴榮)下令屠城,這也是董遵誨不願意領軍入城的主要原因,如今看來,難道是歷史記載錯了?!
郭榮冷哼一聲:“好個張彥卿,其心可誅!定是他散播謠言,愚弄百姓,試圖將這‘屠夫’的名頭按到朕的頭上!想必那張彥卿定會以死殉城,讓朕百口莫辯,最終在青史留下惡名!其心可誅!”
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