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張氏太皇太后敲打王振後,王振的日子過得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生怕惹怒了張氏太皇太后招來彌天大禍。
如今張氏太皇太后病重,王振心中自然感到高興,他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一旦張氏太皇太后病逝那麼他就可以藉助正統帝之威來大肆篡權,爭名奪利。
楊溥暗中留意著王振,敏銳地注意到了王振雙目中的那絲欣喜,眉頭緊緊地皺著,以後恐怕無人能對深得正統帝寵信的王振制衡。
難道要把宋大山拉過來?隨後,楊溥的視線落在了面若死水的宋大山身上,宋大山可是比王振更得正統帝的寵信,只不過其行事低調不像王振那樣介入司禮監的事務,要想把他拉過來談何容易,再怎麼說宋大山也是一名宦官,而且還是王振的好友。
想到這裡,楊溥不由得暗中嘆了一口氣,唯今之計也只有等李雲天回來,李雲天不僅位高權重還是正統帝最為尊敬的老師,有李雲天坐鎮京城的話想必王振也不敢太過放肆了。
雖然殿內的文武重臣關注的是張氏太皇太后的病情,可心裡卻已經暗自盤算張氏太皇太后死後事宜,朝廷的勢力格局必將重新劃分。
相對於那些心思各異的朝臣,立在楊溥身側的楊士奇顯得有些落寞,楊稷的罪名已經被前去徹查的御史查明,上書彙報了朝廷。
經查,楊稷橫行鄉里,為惡地方,是當地不折不扣的惡霸,僅死於其手的百姓就已經超過了二十人,可謂是一個窮兇極惡之徒。
正統帝接到奏報後大吃了一驚,萬萬沒想到楊稷的惡行竟然如此之盛,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紛紛要求嚴懲楊稷,尤其是那些言官們更是在太和殿上慷慨激揚地痛斥楊稷,言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由於未能管教好楊稷,萬分自責和愧疚的楊士奇跪在殿前向正統帝謝罪,聆聽著朝廷文武官員的責難,這使得已經七旬有餘的內閣首輔不得不在那裡硬生生地跪了大半個時辰。
如果不是正統帝心中掛念楊士奇的身體,命人拿來了一個軟和的蒲團讓楊士奇跪在上面,恐怕楊士奇就會當場昏死了過去。
可即便是有蒲團在地上墊著楊士奇在朝會結束後也無法起身,是楊溥等人把他攙扶了起來,讓宮裡的侍衛將其背上了停在宮外的馬車。
經此一事後,楊士奇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僅顏面盡失而且身心俱疲,整個人明顯蒼老了許多,再也沒有了先前的那股精氣神。
這也使得朝中的勢力格局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變化,一些依附內閣,尤其是依附楊士奇的文官暗地裡改弦易轍投靠到了六部的陣營,為將來的出路做打算。
楊溥對此是無能為力,跟紅頂白、趨炎附勢是官場上的一大生存法則,他沒有辦法把那些改換門庭的官員強行留住,唯有想辦法維持現狀,安撫內閣陣營的文官。
至於勳貴集團,表面上一團和氣,但實際上為了爭奪北方整編後的衛所軍控制權,開國勳貴與靖難勳貴之間,乃至靖難勳貴與靖難勳貴之間都有著激烈的爭鬥,都想掌控住新編衛所軍的權力。
可以想象的是,隨著張氏太皇太后的離世,勳貴集團的內鬥將更加劇烈,這可是事關那些勳貴的切身利益,屬於難以調和的矛盾。
相對於內廷、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講武堂一系的官員在張氏太皇太后病逝一事上受到的衝擊最小。
一來講武堂的地盤不在兩京十三省,與內廷、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沒什麼利益上的衝突,二來有李雲天坐鎮講武堂一系的官員各派系間相處融洽,不會因為張氏太皇太后出事而發生利益糾葛。
而且,講武堂武官的升降有著一套完善系統的體系,這使得講武堂一系的勳貴們不容易插手人事任命。
第1209章 託付重任
“皇上,太皇太后詢問忠王來了沒?”就在正統帝不安地在那裡來回踱著步子時,慈寧宮內務總管太監快步從內殿走了出來,躬身向正統帝說道。
自從張氏太皇太后這次病倒後,每次從睡夢中恢復神智,總要問李雲天是否已經回京。
京城裡的文武大員張氏太皇太后已經都囑咐了一遍,現在就剩下李雲天和馬愉在外地,尤其是李雲天,被張氏太皇太后十分惦記。
正統帝聞言不由得望向了一旁的宋大山,宋大山現在負責紫禁城的安保事宜,李雲天要是進宮的話他是第一個知道。
“稟皇上,忠王爺尚未進宮。”宋大山見狀連忙上前一步,躬身回道。
雖然正統帝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不過臉上還是流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