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顧及司禮監那些忠心辦事的太監們。
因此,張氏太皇太后對如何處置楊毓一直三緘其口,準備把這件事情丟給李雲天去辦,李雲天與內廷和文官集團的關係都很好,有他從中周旋的話肯定能將此事善了。
“如果各位大人平日裡不那麼強勢,司禮監也不會東山再起。”李雲天已經知道楊毓的事情,口中不由得感慨了一聲。
司禮監之所以能再次得勢,主要是文官集團對皇權的步步緊逼,想要繞開張氏太皇太后來決定朝中的政務,畢竟在文官們看來這裡國家是士大夫們的職責,張氏太皇太后雖然是地位尊貴的後宮之主但也不應該干預朝政,這可是明太祖明令禁止的。
如果宣德帝依舊在世的話,張氏太皇太后也懶得介入朝廷裡的權勢爭鬥,不過現在正統帝年幼,張氏太皇太后豈能放心把朝權交到朝臣們的手裡?尤其是勢力強大的文官集團。
這樣一來,司禮監的崛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身處皇宮的張氏太皇太后唯有用司禮監的人來制衡朝中的文官集團。
至於朝中的勳貴集團,與司禮監的恩怨糾葛就要少上許多,這也與張氏太皇太后有著很大的關係。
張氏太皇太后本就與朝中勳貴的關係密切,再加上勳貴們並沒有文官那麼多的花花腸子比較容易掌控,以及與司禮監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司禮監自然也就不會在與文官集團死掐的同時再得罪勳貴集團。
“相公,你打算如何處置楊侍郎一案?”
周雨婷自然清楚司禮監之所以能東山再起與文官集團企圖掌控朝中政局有關,於是睜開雙眸饒有興致地問道,現在京城的官場上可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楊毓的案子上。
“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對太皇太后希望此案大事化小是心知肚明,關鍵是誰也不想向對方服軟,相公唯有出面去和稀泥。”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笑意,說實話他手中公務繁忙可沒多少精力放在朝廷的爭鬥上。
由於李雲天第二天還要參加朝廷的大朝,故而與周雨婷閒聊了一會兒後就擁著周雨婷進入了夢鄉。
次日清早,天還矇矇亮李雲天就被侍女們喊了起來,哈欠連天地洗漱更衣後進了皇城,準備在西千步廊裡侯朝。
李雲天趕到的時候西千步廊外的大明門時,大明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文武官員,正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麼。
“忠武王來了!”李雲天的馬車剛在大明門右側的空地上停下,大明門前的人群中就響起了一個喊聲。
隨即,門前的文武官員們呼啦一下就向李雲天的馬車擁了過去,把剛下車的李雲天團團圍住,爭先恐後地與他打著招呼。
由於那些官員實在是太過熱情,人數也很多,故而把李雲天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使得李雲天在裡面是寸步難行,費了好一番周折後才得以進入大明門。
“忠武王!”與李雲天在一個廊房裡侯朝的是大明的頂級勳貴,李雲天掀開門簾進入時眾人正在那裡品茶聊天,見狀紛紛起身相迎。
雖然在場的勳貴都是李雲天叔伯輩的人物,不過沒有一個人因此倚老賣老,原因無他,李雲天的爵位是用戰功實打實地換來的,故而大家對李雲天頗為敬畏,自然要以禮相待了,就連資格最老貴為太師的張輔都起身恭迎,更何況其他人了。
“諸位大人請坐。”李雲天微微笑了笑後示意屋裡的眾人落座,不過直到他坐在座位上後其他人這才坐下。
“忠武王,西北諸司空缺職位甚多,以王爺之見該如何處置?”寒暄了幾句後,張輔忽然語峰一轉,看似隨意地問向了李雲天。
關西的戰事結束後,西北幾個都司裡武官的職位空缺了許多出來,西征軍的大敗以及西北的戰事使得大量武官或戰死或在俘虜營死亡,如果不是李雲天與帖木兒帝國換俘的話西北諸司的武官將死得更多。
按照大明的定製,由於大明的軍官是世襲的,故而那些空缺的武官職位應該由其家中男丁頂上。
不過,這裡的世襲指的是在正常情況下的繼承,那些戰敗軍隊的武官們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不被朝廷治罪就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有武職世襲的資格。
如此一來,不僅西北幾個都司,京畿都督府和山北軍區也存在這種情形,隨著西征軍的戰敗大部分倖存的武官都會因為被俘虜過而受到懲治。
相對那些倒黴的武官,白安從別失八里城帶回來的那兩萬人馬以及遼東軍區的七萬人馬則是撞了大運,跟著李雲天在關西立下了大功,得以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