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部分(1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在李雲天看來,“南北雍論戰”是一場大明學術上的盛會,代表了大明最高文化學府的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將會在京城上演一場龍爭虎鬥,有利於促進大明文化的發展和繁盛。

可李雲天萬萬想不到的是,南雍和北雍的監生竟然在比試中當著諸位評判的面爆發了嚴重的衝突,以至於雙方用粗魯的語言互相問候對方家族中的女性,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雲天更不會想到,引發南雍和北雍衝突的竟然會是講武堂。

由於同在京城的緣故,講武堂對京師國子監產生了甚遠的影響,經歷了最初的鄙夷和嘲諷後,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在與講武堂學員的接觸中逐漸意識到了講武堂所授學科的實用性。

因此,越來越多的監生一改排斥的心理,私下裡前往講武堂聽課,講武堂的一些書籍也開始在國子監流傳開來,不少國子監的監生甚至放棄了文舉而考新式武舉,最後成功進入了講武堂六大學院。

說起來,京師國子監之所以能這麼快就從排斥講武堂到接納,與原翰林學士李清正有著莫大的關係。

李清正當年在洪熙帝生病期間進諫,進而觸怒了洪熙帝,在李雲天的斡旋下李清正得以保全性命,被貶往交趾任職,結果還沒等他離開京城洪熙帝就突然駕崩,使得外界認為是他氣死了洪熙帝。

宣德帝繼位後,本想處死當眾冒犯洪熙帝的李清正,是李雲天為李清正求情,李清正才得以留在交趾。

李雲天平定交趾叛亂期間,李清正因功得以升任交趾布政使司左參政,協助李雲天處理交趾政務,進而欽佩李雲天的為人,兩人進而化敵為友。

交趾平定後,李清正被調回京城擔任禮部左侍郎,不過他僅僅在禮部左侍郎上待了一個月就向宣德帝請辭,以身體無法承當禮部繁重的公務為由,向宣德帝請旨,想要調任國子監為國培養人才。

宣德帝見李清正心意已決,故而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以禮部左侍郎的加銜擔任京師國子監的祭酒。

李清正就任國子監的祭酒後在京師國子監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力排眾議在京師國子監引進了講武堂的新式學科,例如算學、物理和化學等等,結果出人意料地受到了監生們的歡迎。

對於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來說,這樣一來他們無疑多了一條出路,如果文舉不中的話還能考武舉踏入仕途。

畢竟,會試每三年才有數百名進士,很顯然絕大多數的讀書人都無法金榜題名,而新式武舉的錄取的人員則要多得多,講武堂六大學院每屆可錄取兩三千人。

尤為重要的是,很多監生對講武堂的算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科非常感興趣,使得他們有了一條全新的人生方向。

事後,人們對李清正放棄堂堂的大明禮部左侍郎而去國子監擔任祭酒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為了報答李雲天的人情,有人說他是受了宣德帝的密旨,還有說他是被講武堂的新式學科所打動……

其實李清正為何這樣做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給京師國子監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使得京師國子監的職能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逐漸成為了給大明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最高學府,在京師國子監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功莫大焉。

第745章 南北雍之爭

李清正之所以能夠排除阻力在京師國子監引進講武堂的那些新式學科,除了他在士大夫階層有著崇高的威望外,還有宣德帝在此事上的大力支援。

在宣德帝看來,講武堂出身的官吏不僅比文舉出身的官吏更善於治理地方,而且更容易駕馭,故而他想打破朝堂之上文官集團對大明政務的壟斷,故而想逐漸引進講武堂的官吏,使得雙方能夠在朝堂上形成制衡。

就這樣,宣德帝再次違背了祖制,改變了自洪武和永樂以來大明學術以理學獨尊的境況,拉開了百家爭鳴的帷幕。

宣德帝有這樣的改變,歸根結底是受到了李雲天的影響,開拓了他的思維,使得他的思維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李清正為了避免激化矛盾,只是在京師國子監引進了講武堂的新式學科,包括南京國子監在內,大明各地方上的官學教授的還是以前的理學。

因此,南京國子監並沒有受到講武堂新式學科的影響,李雲天萬萬想不到雙方的一次比試竟然會搞得如此糟糕,竟然還使得講武堂受到牽連。

按照李雲天事後瞭解的情況,南京國子監與京師國子監自從大明立國起就結下了樑子,當年太祖皇帝攻下還是元大都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