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尊稱一聲“首長”!有見過首長親自下場帶兵訓練的麼?而且,一個人操練三百多士兵,也不現實。思來想去,李誠中決定先從訓練軍官開始,他打算一個科目一個科目的來,先教會軍官,然後讓軍官去訓練士兵,等軍官和士兵都熟悉了這個科目,再換下一個。
李誠中手下有三十五名夥長、八名隊官以上軍官,共計四十三人。他找了一個軍寨中最大的窯洞,堪堪能容下那麼多人,在四壁上掛滿火把,將窯洞照得通亮,然後將四十三名夥長以上軍官召集到窯洞中,大家盤膝而坐,聽李誠中講課。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我今天要對你們說的第一條。只有聽從命令計程車兵,才是一個好士兵,聽從指揮的軍隊,才算一隻合格的軍隊。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必須無條件聽從上官的命令,按照上官的要求進行戰鬥。對此,大夥兒有疑問麼?”李誠中掃視全場,等待大夥兒提問。
從榆關守衛戰後的軍功評議會開始,李誠中所部已經逐漸養成了討論和協商的習慣,當李誠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大夥兒可以暢所欲言,當然,在作出決定之後,就要求務必服從。
就見軍官們各有各的表情,姜苗和張興重等點頭表示理解,周砍刀和王大郎等則皺眉思考,還有幾個新提拔的夥長則眨著眼睛相互瞪視,也不知是聽明白沒有。等了一會兒,王大郎大聲道:“都頭……”
李誠中打斷他:“以後聽課想要發言時,舉手,喊‘報告’。”很多軍紀的訓練都在細節處,李誠中決定一一糾正手下軍官們的散漫。
王大郎一愣,猶豫著舉起一隻手,又放下,換了另一隻手,感覺似乎很彆扭,然後乾脆兩隻手都緩緩舉了起來,看起來就像投降一般,然後喊了一聲:“報告……”
李誠中一笑,道:“舉右手即可。”
王大郎連忙放下左手,右手高舉,再次喊道:“報告!”
李誠中示意他可以說話,王大郎吐了口氣,道:“如果是上官的命令不對,也要聽麼?”
李誠中道:“作為下級,你所瞭解和掌握的情況在通常情況下是沒有上級那麼多的,因此,大多數時候你所認為的不正確命令,放在整個戰場上來全盤考慮,其實是正確的。最後,如果這道命令真的不對,你可以提出建議,但建議被否決之後,仍然要毫不猶豫的執行!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堅決執行命令所造成的損失,都要比擅自行事所造成的損失小得多。我想請諸位牢記,在戰場當中,你所帶領計程車兵,只是整個戰事的一部分,大夥兒一定要樹立全盤意識和大局意識……”…;
李誠中沒有指望所有人能聽明白,但從觀察下面聽講的軍官表情來看,至少有一半人處於深思之中,因此他也沒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培養士兵的絕對服從意識,不是說一遍就可以的,必須多次強調、反覆強調,還要在軍法中予以明確,在實踐中加以推行。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怎麼讓士兵認識並將這一條牢牢刻印在心中,我想,首先需要透過紀律訓練來實現。訓練的重中之重,在於佇列。佇列訓練,不僅是作戰中的陣型排布基礎,而且是讓士兵養成良好紀律觀念的極為有效途徑……”李誠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推敲,開始講述佇列訓練的要求。之所以說了前面那麼一堆話,是想讓軍官們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解其目的和意義,才能更好的開展和實施。
李誠中將身後由張老匠打造的一塊大木板挪了出來,這塊木板類似於後世課堂上的講課板,木板上貼上了一張大黃紙,紙上繪製了一些排列緊密的點和線條。
“這是一個我繪製的最基本的檢閱陣型,從左至右的三塊黑點,依次代表甲都、乙都和丙都。每都排列之時,為縱橫各十,即每夥為一排,左右相距一拳,前後間隔一臂,列成方隊。要求按照個子高矮,從左到右排列。當然,這個檢閱陣型不是現在就能排列出來的,我給諸位七天時間,下去後嚴加整訓。
為了完成這一陣型,我們將目標拆解,分為三步。第一步,以每夥為一組排列士兵隊形,要求,做到橫排整齊行進,能夠整齊統一轉身、前進、停止,三天後達成;第二步,以每隊為一組,行成方陣,要求,做到方陣的齊步行進和統一轉身、前進、停止,這一步同樣給大夥兒三天期限;第三步,各都將自己所轄兩隊合為一個方陣,按照這張圖形的要求,排列在軍寨內的校場中,這一步給大夥兒一天時間,由三位都頭負責……”
李誠中花了半個時辰,將自己的佇列訓練要求做了詳細解說,又回答了一些軍官的提問,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