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此,則緇青不戰而定……”
西川眾人都暗自點頭,王師範起兵的最重要理由就是梁王不尊奉天子,如果梁王真的將都畿讓出來供奉李唐,那麼這條理由就不成立了;再加上讓王師範一越而為國君,確實有極大可能與宣武罷兵。
“河東呢?河北呢?”王宗佶在座中追問,這兩家才是梁王行“效戰國”之策最大的變數,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讓此策流產。
李振笑道:“晉陽以北立晉國,以晉王李克用為國君;晉州左近四州立鄭,加李嗣昭為鄭王;澤州、沁州、儀州立韓,加李嗣源為韓王。加李承約魏王,趙霸為趙王、高行周冀王”,各分河北之地;李誠中以幽州為界,據其北地而為燕王。”
蜀王以下,西川眾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氣,梁王這是要各個擊破啊,分明是與晉王、燕王勢不兩立了。不過這一招也十分歹毒,很有可能成功。
“然則河南之地,梁王欲立國為梁了?”蜀王幽幽發問。
“非也,非只河南,宣武控制之地,皆為大梁屬地。”
蜀王點頭,想想也是,梁王自家不佔盡好處,怎麼可能主動行“效戰國”之策呢?
“何時大封天下?”
“梁王欲於東都會盟天下諸藩,就定在四月初一。屆時天子將祭天地、告太廟,於乾陽殿大封諸侯。還望蜀王殿下參加盟誓,以定天下之秩!”李振說罷,將梁王親筆所書、邀請蜀王東都會盟的信件呈上。
蜀王展開細看,沉思不語。
李振知道蜀王擔心什麼,因道:“殿下勿慮,為示尊奉天子之意,某家王爺必將歸還都畿於上,各家國君均可帶兵入洛陽拱衛。為顯示誠意,某家王爺只領牙兵萬五駐洛陽。”
再往後,就不需要李振再說什麼了,剩下的事情,西川眾人肯定要私下計議。接下來的宴席索然無味,眾人都沒什麼興致,草草了事。
李振回到館驛後,以厚禮拜望唐道襲、王宗佶,兩人都表示將竭力勸諫蜀王。他還想走走杜光庭、馮涓、韋莊、張格等人的門路,但這幾人都愛惜羽毛,只說暫時不方便見面,待遲些時日再說。
李振也不勉強,他相信自家這邊丟擲的條件絕對誘人,蜀王不可能不答應,他也知道蜀王的憂慮在哪裡,不過自己代表梁王顯示了足夠的誠意,相信蜀王有很大可能會前往東都。
畢竟這是千年以降之大事,受天子封建、與諸侯會盟,如此曠世大典,誰都不願錯過。
李振優哉遊哉於成都閒住了六七天,逛了市集、拜了宮觀、賞了雪景、購了蜀錦,終於等來了蜀王的再次召見。
這一次的召見更顯隆重,蜀王以下、西川數十文武都到齊了,蜀王親自降階而下,將李振迎入郡守府,把臂相談、言笑不禁。
李振知道,此事成了!
蜀王當場宣佈,將於三月初一啟程趕赴東都,朝見天子。他還請李振轉達向梁王的致意,並希望與梁王結兄弟之誼。同時,蜀王略顯歉意,向李振道:“不是孤信不過樑王,但如今兵荒馬亂,他們都不放心孤隻身上路,故此只得帶些親衛前去,還請李觀察替孤向天子和梁王致歉。”
李振暗道“信你才怪”,口中卻連稱“無妨”,又與唐道襲、王宗佶等人商議了蜀王的大致北上路線,即由房州北上,過均州而入洛陽。駐守房州和均州的宣武軍到時候要讓開這條路,至少退出三十里外,以免兩軍產生誤會。
李振說,到時候蜀王進入都畿之後,宣武將提供五千人的糧秣供應,以示梁王的誠意。蜀王到底帶多少兵進洛陽,宣武方面無法估測,但想來絕不可能只有五千之數,只不過宣武不會冤大頭到承擔所有北上軍隊的糧草,因此搶先提出來,就是告訴西川,你們帶多少兵來洛陽,我們不管,但我們只提供五千人的吃喝用度,其餘自備。
李振在西川停留到正月底,然後滿載著西川的特產,著著急急回返絳州。他此行出使西川,可謂來得急,走得也急。之所以著急回去,是因為心裡有一隻野兔在上躥下跳。走的時候,梁王剛定下天下藩鎮的封國大略,也許說不準回去之後,宣武帳下各文武的封國方略也出來了呢?
也不知自己會封為什麼?王爵李振是不去想了,就算封國,也不會以王爵封國,更多的可能是以公侯伯受封。不同的爵位受封的土地是不同的,其中的相差也許在十倍之計,李振不貪心,能得一郡之地,他就滿足了。
但願能得郡公之位吧,如果是國公當然更好,既便是縣公、縣侯或者縣伯,也是不錯的……李振憧憬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