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3 / 4)

小說:大唐新秩序 作者:炒作

的念頭。

姜苗聽完李嗣業敞開心扉的訴苦後,想了片刻,在李嗣業期盼的目光中緩緩將盧龍軍的制度一一道來。這些事情不能瞞騙對方,姜苗很直白的告訴李嗣業,加入我們,可以保證你的富貴,保障你親族的安全,但是盧龍軍中沒有山頭,沒有屬於個人的私兵,這是需要李嗣業認真考慮的。

另外,姜苗還轉達了李誠中的意思,他告訴李嗣業,李大帥很願意接納李嗣業,但現在不是時候,因為盧龍和平盧有著更重要的敵人,那就是宣武。不過李大帥可以向李嗣業保證,會想辦法護住李氏的安全——比如等擊退朱友寧後,李大帥會建議王師範,由李嗣業鎮守博昌,守護盧龍軍和平盧軍聯絡的通道,相信王師範一定會給李大帥這個面子的。只要李嗣業擔任博昌守將,他的安危也就是盧龍軍的安危,如果李嗣業需要幫助,盧龍軍可以迅速渡河予以支援。

不提李嗣業在一旁冥思苦想,內心煎熬,兩人用了一天時間便趕到了李嗣業所部屯軍的大營。

對面就是朱友寧派來阻擊的宣武軍,李嗣業想要先率部發起攻擊,卻被姜苗勸阻了。因為據姜苗看來,李嗣業所部確實在平盧軍中過得不甚得意,至少需要更換軍甲才有一戰之力,所以他決定等待後續輜重,到時候好給李嗣業所部更換一批兵刃。(未完待續。。)

第三十一章 雙極(三)

ps: 感謝eagle周、艾貝路斯的打賞,感謝shuzhenwei、plantrees的月票。

黃河南岸到博昌之間只有四十餘里,但滄州軍、魏州軍上萬人卻走了整整兩天。原因無他,唯路途坎坷爾。黃河與濟水並行向東,中間相隔不到五十里,是故黃河常常奪濟水河道,因此留下了數十里的泥濘、溪流和水潭。

與中原諸軍不同,一萬多人的盧龍軍便擁有數千匹戰馬,這些戰馬此刻並不能形成快速優勢,反而成了盧龍軍的拖累。除了戰馬以外,盧龍軍裝備堪稱豪華,唐版“仿英格蘭長弓”、鐵甲槍兵的鐵甲、刀盾手的重甲、陌刀都的陌刀和甲冑配置、後勤營的諸多裝備、工程營的大量器械,以及遠超外軍的糧草,都給盧龍軍的行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等全軍行至李嗣業駐兵的大營時,上萬盧龍軍個個狼狽異常,衣服上滿是泥濘,奚車的車輪都被泥土加厚了數寸。不得已,行營又分派各軍依次到濟水中洗浴,於是又耽誤了一天工夫。好在已經走過了最難走的道路,緇青大地平坦的敞露於盧龍軍眼前,盧龍軍的戰馬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了。

對面阻擋盧龍援軍的是朱友寧建武軍麾下一部,共計三千人。雖說還不到盧龍軍三成,戰意卻頗為強烈,竟然整軍列陣野戰,倒令棣州行營眾虞侯參謀們吃了一驚。

對於大兵團作戰計劃,行營早有預案,張興重擺了三個軍陣。

中軍分前後兩部,前面是需要實戰經驗的魏州軍,此役將為接敵之主力;後面是精銳的滄州軍,護衛棣州行營,同時作為預備隊。

魏州軍和滄州軍的四營騎兵全部抽調出來,分為左右兩軍。在魏州軍兩個側翼掩護,兩邊各千騎。

面對兵微將寡的建武軍,盧龍軍採用了傳統的作戰方式,當然,雖說略顯傳統和死板,但卻是歷次作戰後總結下來的經驗,殺傷力強大。

隨著令旗的招展,魏州軍左右廂共計千名弓手展開大弓,千支大箭向宣武軍軍陣飛去。毫無防備且自以為身處箭矢射程之外的宣武軍頓時傷亡慘重,領軍司馬愕然片刻之後終於恍過神來。連忙下令向盧龍軍衝鋒。

不得不承認,建武軍不愧是宣武軍的精華所在,的確當得起宣武主力的稱號。傷亡雖重,卻軍紀森嚴,在各級軍官的號令下,不但不退,卻頂著大箭的打擊向前邁進。同時,各級宣武軍軍官都是久經戰陣之時,不需主將下令。自動分散成一隊隊軍士,多則百人,少則數十,以儘量減少在箭雨覆蓋下的損失。

三波大箭之後。盧龍軍弓箭手力竭,於是放下巨弓,休息少許後換常用步弓。此時建武軍已然衝入步弓射程,於是又發三矢。便迅速向後撤離五十步重新整隊,等待再次開弓的機會。

前列已經響起一片猛烈的撞擊聲,建武軍已經和魏州軍鐵甲槍兵硬撼在了一起。魏州軍四個營加起來有兩千名鐵甲槍兵。組成了一道堪稱華麗的鐵甲陣列,如山一般將湧上來的建武軍牢牢擋住,不得寸進。

後續的建武軍擴充套件向魏州軍兩翼,卻被兩翼的魏州軍刀盾兵擋住,將鐵甲軍陣遮護得嚴嚴實實。

棣州行營張興重、姜苗以下數十名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