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帶來巨大的困惑。
對於劉守光和劉知溫來說,周知裕就是一件威懾性武器,無論怎麼使用都相當順手,他們希望今天就能夠看到功效。
大軍佈陣位置的變化已經預示了義兒軍的攻擊重點,營州軍立刻將援兵陸續派了出來,兩千步卒、一千騎兵,集結在石城和城下營之間的空地處,隨時待命。城下營中的營州軍也飛也似的忙碌著,將防守重心移到南面。
劉守光騎馬踏上了民夫們剛剛壘好的土坡之上,看了看手下的精兵悍卒,滿意的點了點頭,目光又瞟向遠方那座後軍軍陣,軍陣中央,是兩面主將旗在凜冽的寒風中招展。因為相隔較遠,劉守光看不清將旗上的字號,但他相信,如果李誠中在石城城頭上,那麼對方一定能夠看到其中一面將旗上的那個“周”字。
不知道這個營州都督看到周知裕在軍陣之中時,會作何想呢?也許他正在滿心糾結?又或許他此刻並沒有在城頭上,但必定會在向城頭飛奔而去的路上吧,這麼大的事情,守城軍卒是肯定要稟報的。
義兒軍是辰時用的戰餐,巳時開到城下營南面的,大陣布完之後剛過巳時兩刻。冬天的早上非常寒冷,就算臨出幽州之前給軍士們加了冬衣,仍然不能完全抵擋寒意。劉守光決定再給李誠中一點時間,確保對方能夠知道周知裕的到場,並且讓對方能夠仔細想想應該怎麼應對,當然,最好是能夠出城營救。
劉守光舉手示意,牙門將胡令珪點頭接了令,從馬上下來,拔出兩人多高的土黃色盧龍令旗,雙手緊握,上下揮舞,義兒軍各部相繼舉旗應和,表示本部已經就位。
胡令珪示意中軍鼓手擊鼓,十二面牛皮打鼓立刻響起,於是軍陣各部開始隨著鼓聲起舞。所謂“起舞”,其實就是做一些熱身的簡單動作,但卻是持刃的體操,或者說是持械武術,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因為義兒軍的構成特點,所以各部的“起舞”也不盡相同,有的嚴謹、沉穩,有的華麗、取巧,相互間也不停攀比,有著一較高下的心思。
冬季野外陣列而戰,尤其是北方陣戰,大軍在開戰前都要“起舞”,目的是讓士卒活動開手腳,也就是熱熱身子。畢竟天氣太過寒冷,不在戰前熱身是打不了的。這樣的熱身自古被稱為“戰舞”,後來大唐天子將其改編後納入宮中歌舞,正式登上舞臺,比如《秦王破陣樂》,實際上就是大軍開戰前的簡單體操,只不過被加工過罷了。
在義兒軍各部起舞的間隙,胡令珪手中令旗揮向哪個方向,哪個方向的義兒軍便齊聲高呼“百勝”。頓時,原野上響徹起一片震動四野的呼喝聲。
營州軍也在熱身,石城城頭、城下營中、中間待命的部隊,都在活動。但相比於義兒軍的“起舞”,營州軍的熱身就要難看得多了,他們的動作更與後世體操接近,來回伸展手臂、彎腰扭臀,或是原地蹦跳。軍官們“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發著口令,士兵們依照口令做著相同的簡單動作。沒有喧譁、沒有呼喝、沒有擊刺和劈砍,看上去什麼都不是。如果有另一個穿越者出現在這裡,那麼他會相當驚訝的發現,這套動作完全就是後世的“第八套廣播體操”。
劉守光站在土坡上,以目光挨個巡視了一遍麾下義兒軍各部,看到軍士們雄壯華麗的舞蹈,聽著如山般的呼喝,心中相當滿意。
後方,無數柴堆逐漸點燃,篝火上架著一口口大鐵鍋,鍋中的冰塊開始融化,等水熱之後,民夫們要將酒罐浸泡在熱水中,隨後會逐一發給參與攻擊計程車卒,即可暖身,又可壯膽,這是北方軍隊冬季作戰的不二法門。
一切準備就緒,劉守光派出幾隊斥候,分別聯絡後軍、薊州兵和霸都騎,只等他們全部準備妥當,總攻便可開始。(未完待續。。)
第四十六章 盧龍節度(十五)
ps: 老飯開會回來了!參加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熱烈的討論,並且還參觀了李大釗烈士陵園,向革命先輩致敬!
回來一看,哎喲,不得了,又一個舵主誕生,感謝靈能者兄弟了,老飯不知道該咋說,向你行營州軍軍禮。還有小劍俠,很給力的打賞!當然還要謝謝老朋友eagle周兄的繼續支援,以及讀書人的抬愛。
軍都山綿延數百里,將幽州北部整個環繞起來,是幽州抵禦關外的最重要依仗,長城邊牆就建立在軍都山各峰之上。
南口位於幽州北大門永安的西北,是軍都山內側面向關內的一道山口。自南口向西北方向,穿越長達四十里的關溝,可直接通往軍都山外側的北口,南口和北口之間的關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