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2 / 4)

小說:大唐新秩序 作者:炒作

,魏博小校在人流中聲嘶力竭的喝罵,卻沒有人理睬他。

盧龍騎兵很快就從兩個方向席捲上來,在廢棄的田野間蔓延而至,如潮水般將車隊吞沒,幾十個魏博軍頃刻間便被這股巨大的力量擊碎。毫無抵抗之力。盧龍騎兵又分出幾支騎隊,遠遠兜了開去,將逃跑的數百民夫驅趕回來。

這些騎兵俱是土黃色襯服,外配輕甲,一水的漆亮皮盔,標準的盧龍軍騎兵制服。但如果仔細看其形貌,卻是關外胡人。

領頭的騎將被一群騎兵簇擁著緩緩來到車隊前,身後騎兵打著一面戰旗,上書“懷約聯軍馬廂叄營耶律”。正是契丹耶律部的阿保機,他麾下是擴軍後新編的第三騎兵營千名騎兵,軍中又稱“耶律營”。

阿保機起初被送到白狼山軍校高階班接受培訓,兩個月後又被轉入新一期高階指揮班。成為和李承約、王思同、高行珪、高行周等老對手一起培訓的學員,軍校中通稱“同學”。過去戰場上你死我活的敵人,卻不得不在同一口鍋裡吃飯、在同一間房裡睡覺、在同一個屋簷下學習、在同一個佇列中訓練,這種感覺相當奇特。

又經歷了三個月的新一期高階培訓後。阿保機意外的得到了任命,據說是節度使李誠中親自點名,讓他出任耶律營的指揮。本來已經做好培訓完成後便返回部族。當一個窩窩囊囊貴族的阿保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還有領兵的機會,於是稀裡糊塗的入了關,來到位於武清的聯軍駐地,稀裡糊塗的當了一千騎兵的頭領。

耶律營的兵員都來自耶律部,上上下下都是部族的部民,其中的骨幹力量還出自阿保機原來麾下的撻馬侍從。這種人員配置讓阿保機感到的不是親切和熟悉,反而令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領兵的初期,一直心存疑問,這是威信可汗對他的試探嗎?難道威信可汗就真的那麼信任自己嗎?

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去,阿保機的疑慮漸漸消除了。在一次次領兵訓練中,在一次次實兵演習中,結合學自白狼山軍校的知識,他終於打消了最初還抱有的一絲僥倖心理,不得不無奈的承認,就算是他想帶領這支軍隊再次起事,也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部下們還是那些熟悉的部下,但聯絡上下和溝通左右的渠道和體系卻發生了根本改變。他雖然在這支騎兵營中仍舊是頭領,但那種一言九鼎的日子卻早已離他遠去。作戰需要計劃,出戰需要軍令,訓練有人管理,執行軍法不是他的職責,發放獎賞跟他沒有關係,甚至連提拔軍官都並不由他說了算。

營中有教化,有參軍,有押衙,有經歷,各管一攤,各負其責。他也許能夠對這些軍官們施加影響,對軍隊的整體行為進行指導,但這些影響和指導的前提,都不能摻雜私心,一旦有了私心,營中的軍官們可以立刻反駁他、勸諫他,如果他的命令與軍法和條令相沖突,軍官們甚至可以拒絕執行,而他卻拿這些軍官們毫無辦法。

當然,並不是說阿保機就無法對部下施加影響,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在條令允許的範圍內,他可以做出很多影響軍隊戰鬥力、影響士兵前程的選擇。但阿保機同時發現,他最不能影響的是他自己,面對自己的晉升和前程,他永遠無法選擇,在整個體系中,他顯得那麼渺小和無力。

所以他終於意識到,並不是威信可汗試探他,威信可汗根本沒有必要去試探誰;也不是威信可汗信任自己,威信可汗真正信任的,是這麼一個奇特的組織框架和制度。

阿保機並不知道,李誠中曾經就這個問題和馮道進行過探討,他當時說過的一句話被馮道至今牢記於心,這句話是——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套組織制度,以保證在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影響和選擇到他的下級,但同時對於自己,卻不能影響和選擇;如果他對下級失去了影響力和選擇權,或者他能夠影響和選擇自己的前途,那麼這套組織架構就失敗了。

整支部隊在這個奇特的框架和制度內自行運轉,耶律營內部,耶律營和聯軍馬廂,耶律營和其他各廂,都溝通聯絡得很好,缺了誰都可以,但似乎又缺了誰都不可以。

阿保機悲哀的發現,耶律營就像一架嚴密的器械,營中的每個人——包括他這個指揮,都是器械裡的一個部分,在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力量的牽引下,向著一個未知的方向前進,而他自己,則對此束手無策,被牽引、被推動,同樣停不下來。

身處這樣一個體系之中,阿保機的內心很矛盾,他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華和戰略眼光得不到充分的施展。當然,並不是說完全不能施展,他在作戰和訓練上還是有很大發言權的,可這種發言權卻有許多掣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