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2 / 4)

小說:空明傳烽錄 作者:冥王

、石城、小松、寬甸、鹿島等諸島嶼屯駐大兵,諸路直通遼陽,以山海關兵扼其頸,於三岔河焚截其腰,東南沿海諸島齊拊其背而躡其尾。”茅元儀瞪大了眼睛,毛文龍此計,自旅順部署,緣沿海諸島以至鹿島以東,一千餘里皆有分兵設防,再於旅順南聯絡登萊,鹿島東聯皮島,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後金不習水戰,壓根沒有船隻,在海上作戰,明朝佔有明顯的優勢。茅元儀憑藉他豐富的軍事素養,敏銳地感覺到,這計劃倘若當初便能實施,很可能便是明金戰事的一大轉機。忍不住問道:“但何以並未果行呢?”

桓震一拍桌子,嘆道:“兵部批雲,文龍滅奴則不足,牽制則有餘,是以不肯發以餉銀,更不肯補足兵員。重山海而輕沿海,實在是一大失策!”茅元儀沉吟道:“如此說來毛帥確有可取之處。只是他在海外數年,行事每多浮誇,索餉又多得太不像話,島兵二十萬,而每歲餉至百二十萬之多,也難怪朝論多疑而厭之。袁帥當初也說,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去之易易耳。”桓震搖頭道:“袁帥未出國門即謀殺毛文龍,石民先生,你不覺得他是抱了成見來遼東的麼?”茅元儀搖頭道:“元儀不敢妄論。只是大人從前向未與文龍謀面,現下在此談論,豈不也是一種成見而已?”桓震仰頭笑道:“石民先生高論。既然如此,先生可願與某一同去瞧一瞧毛文龍的底細?”茅元儀毫不遲疑,起立一恭到地,大聲道:“敢不從命!”

去皮島的事情要緊,雖然卷子尚未閱完,桓震也決意不再耽擱,將一應事務交給孫元化處置,叮囑他照八個水營的缺額選拔守備以下官職,至於守備以上者,留待自己回來決定。營兵可以新募沿海漁民,務以熟習操船為要。募兵寧缺勿濫,額若不足,便從舊有遼兵之中遷轉精銳,只要不暈船的便可。

次日一早,已經上船預備起航,卻有人來報,說黃得功自關內回來,船隻已經泊在馬頭,黃得功本人還未下船。桓震聞言,當即又喜又怕,心中惴惴,顧不得與茅元儀多說,急令搭了跳板,三步兩步奔下船去,一眼便見黃得功正從一艘軍船上疾步走下。桓震迎上前去,一時說不出話,只用目光問他“怎樣?”黃得功神色猶豫,張了張口,似乎不知從何說起。桓震心裡涼了半截,忽然搖手道:“莫說,莫說!我正有大事要辦,若是噩耗,待完事之後再對我說。”黃得功瞧他聲音嘶啞、心神不定的樣子,心想此刻將事情真相告訴了他,以這位桓大人的為人,多半會頹喪個十天八天,萬一真耽誤了甚麼要緊事,那可糟糕得很。當下閉了口,微微點頭。桓震舒了口氣,對他道:“你來得好,且隨本撫往皮島走一遭。”

一行人三十隻大船揚帆出海,載了一些金帛牛酒之流,總之都是犒軍之物,隨行另有本部一千五百名遼兵精銳。他此去雖不比袁崇煥,一開始便抱了殺毛的心思,可是終究不敢貿然登上皮島去。船隻在皮島西二三百里的鹿島靠岸,桓震先令將官乘坐小舴上島,與島上駐兵主將、副將毛承祿通報。毛承祿聞聽巡撫大人親自駕到,不敢怠慢,當即率領駐軍前來迎接。

鹿島駐軍僅有千人,十中之九都是遼河以東土人,因為地方失陷,逃難至此。毛文龍來島之後,安撫百姓,召集難民,這些人便從軍入伍,想要替自己家園之中被屠殺的親人子女報仇雪恨。或許便是因為如此,加上距離本土實在太遠,官兵對毛文龍的忠誠程度高得令人難以想象,單是一個駐軍不滿千人的小島,就有十多個毛文龍的義子幹孫。

毛承祿瞧著桓震一行人走下船來,立而不拜,拱手道:“大人大駕光降,未遑遠迎,死罪,死罪!”桓震瞧他倨傲不為禮,分明便是不把新上任的自己擺在眼裡,卻也不同他發怒,只擺手道:“虛套省卻便是。本撫要與毛帥一晤,勞你為我安排。”毛承祿似乎早料及此,甚是痛快地答應下來,便迎桓震入島。這一日無非先拜龍王、再閱三軍,跟著犒賞官兵。晚間毛承祿排下筵席,替桓震一行接風。酒過三巡,桓震便推量淺不飲,叫過後面伺候的一個兵丁來問道:“去年三月起袁帥便將東江糧餉儘自覺華島轉輸,登萊商船不許入市皮島。至今一年有奇,爾等可覺不便否?”

那兵丁聽桓震問這話,驀然怔了一怔,捧著酒壺的雙手止不住顫抖,灑出了幾滴酒來。桓震溫顏道:“莫怕,只管說來。”那兵丁伸手背抹抹眼角,澀聲道:“袁帥自督我部糧餉,又不準朝鮮貢道經過皮島,咱們大夥的日子愈過愈難,去年青黃不接的光景,小人的老婆兒子都生了腫病,孩兒至今尚且頭大身小,生得麻桿一般。”桓震嘆了口氣,道:“卻辛苦你。本撫這裡有些小小心意送與令郎,請帶來領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