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的冊封和授官程式;傳統的朝貢、賀正、朝梘體系;納質和親,從血緣和文化上,世代加強與中央的紐帶;受昭饋軍和助國征伐,既出錢糧徭役輸軍和自募國人派兵從戰等等。

人多馬眾的,走的路線也自然要講究西域…河中地區,適合大規模行軍的道路也就那麼幾條。

按照傳統的,從長安出發,透過河西走廊和回紇方向的絲路,在北庭彙集後,又在安西境內被分為南北中三條商路幹道:

南線是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崑崙山北緣的于闐道,其中又分為大小勃律(克什米爾)、護密—吐火羅、青海…于闐三條支線;(最後這條支線,也曾今是建國初期,新疆解放軍進入阿里藏區的路線)

中線是沿著天山南麓山前地區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綠洲走廊的傳統漢北道,也被稱為安西道,也是玄奘等歷代高僧,以及眾多往來外域的使節所走的大道。

北線,被稱為碎葉道,又稱熱海道、北新道,因為這條線路的開發比較晚,興起於北魏年間,從庭州出發沿著天山北麓,穿越突騎師、葛邏祿等大片遊牧民族的山後草原地區,經過碎葉又分出五六條支線,或前往河中地區,或穿越錫爾河下游和圖蘭低地,最終抵達鹹海沼澤所在花剌子模。

而人眼最密集的中線,以疏勒鎮為樞紐,又分為兩條通往外域幹道,既傳統前往河中的拔汗那—康國(布哈拉)道,和經由蔥嶺以西,轉道故象雄國(今西藏阿里地區)進入東天竺的五役斤道。

我現在走的就是拔汗那—康國道,也是最長最好走的路線,據說過了藥殺水(阿姆河)之後,沿著河流衝擊綠洲,向北最遠可以經由裡海北岸的可薩突厥,進入大秦即東羅馬,又稱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向南則經由吐火羅、波斯故地進入大食的領土。

得益於沿途發達的農業灌溉區和商業文化,歷史沿襲下來的道路狀況相當的良好,而嶺西行臺唐軍征服這片地區後,第一件事就是徵發募集各族人役重新拓寬這條幹道,並令各國修繕道路的支線以聯結至,因此大軍行進而過,很容易獲得補給和勞役。

但好的道路狀況不能帶來好的心情,

大道上開始出現成群結隊逃亡的難民,先是本地民族特徵的土人,然後是各色遷移來的歸化人,然後是三三兩兩黑髮黃膚的身影也夾雜在其中,並且這些唐人的比例變得越來越多。

他們被擁堵在道路上,看起來絕望而頹喪,而越往西走,發現形式越是糟糕,整個整個的村鎮人眼絕跡,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原本繁忙的商棧和集市被燒成白地,只剩下一些躲在殘垣廢瓦里哭泣的當地人。

唐軍取得河中這片地區的主要戰鬥都集中在布哈拉地區,像撒馬爾罕幾乎是兵不血刃而下的,雖然一度地方上存在過戰敗逃散的大食殘兵和不甘心接受穆斯林後代,組成的零散反抗力量,但基本都活動在邊遠地區,因此大多數富熟繁華的城邑,都得以保持完整。

因此,在這片地區採取了兩套體制,唐人直接圈地的正設州縣,和用來安置藩屬軍隊部眾的所謂熟羈縻州縣,保持地方現狀的生羈縻州縣。

在唐人圈定的地區內,實行漢地相對嚴密的編戶齊民制度,凡男女出生為黃(嬰兒),四歲為小(兒童),十六為中(少年),二十為丁(青年),六十為老,生死皆入冊,每歲一核,三年再造戶籍。

戶籍中有包括貲簿、青苗薄、差簿等專案,分別用來編冊不同等級的戶稅錢、土地及孳生物產稅賦、徭役派遣名錄等

由於透過戰爭趕走大食人後,沒收和圈佔的無主之地,可謂相當充裕,因此在這裡,除了地方駐軍的營田和特定要點的編連軍屯之外,繼續沿襲了初唐的班田授受制。

所謂第一等的是那些軍功將士和退役老兵,他們直接按照階級和積功受最好的澤田或是青田,由當地官府派遣奴婢代耕分成,或是自募奴僕佃戶經營;

第二等是遷來唐人填口,無論男女隨地落戶,就可以無償受口分田若干,享受一定超長期無償借貸配額的補助;

而再次一等是大量本地歸化人的受田戶,他們按照人口向官府申領耕種的土地,然後還需要五到十年的經營和贖買,才能獲得相應田產物業的真正產權,但也有農具、種苗、日用方面的實物低息借貸,進行扶持。

前三者按照一定比例,組成集體農莊性質的,相對鬆散生產互助組織,然後以此為單位向官府承當少量賦稅和徭役的派遣,定期組織人前往官驛、官屬畜欄、廄場、工場、種植園、灌渠、圍堰、橋渡口、糧院所、長行坊、鋪遞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