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又可知,蘇毗曾一向心向中原,開元年間家祖謀投上朝,事敗被族滅……小人尚在腹中多得母族庇護苟存至今,但血海深仇卻是不敢善忘的……”
雍王不可置否的哦了一聲,對我看過來,我點了點頭這段公案卻是眾所皆知。唐玄宗天寶中,蘇毗小王沒陵贊率部投奔唐朝,結果被吐蕃朝廷發現,沒陵贊及其家族共二千餘人被殺;
想到這裡我皺起眉頭,想起一件事來。
“難道你叫悉諾邏?”
“悉諾邏乃是在下的母族之名……”
他有些驚訝看了我一眼,又低頭惶恐回答道。
“居然能入上大人尊耳,實在不勝惶然……”
我嘿然道,歷史上的沒陵贊之後,天寶十四年春,又有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來降,悉諾邏系沒陵贊之子,投唐而事洩,其一千餘部眾被吐蕃所殺,悉諾邏本人隻身逃到攏右,自此終老的唐朝,蘇毗自此消亡與歷史長河,不在見記述,難道就是這位。歷史冥冥之中,還是有諸多巧合啊
“活路不活路,就要看你們的表現……”
我想了想改變了原本的設想。
“如果蘇毗部能表現出足夠相稱的價值,大唐或許不介意在西北多上一個臣事恭敬的藩屬,也不可而知呢……”
“首先你們得先接受我部的重編,然後拿一樁大功名……”
“覺得他們有幾分是真心歸附……”
眾人退下後,少年雍王重新開口道。
“什麼刻骨家仇,都是託詞而已,不就是不甘居於人下,看到吐蕃王家勢弱,想自立而已……”
我輕描淡寫道
“那……”
“他們是否真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勢所趨,他們別無選擇而已……”
我轉頭解釋道
“你要搞清楚,……”
“國之徵戰,唯實力說話爾,什麼奇計智謀都是追求勝利的輔助手段,……”
“能夠用絕對性優勢的力量壓垮敵人,而不給對手可乘之機,誰還願意冒險……所謂奇兵智計都是不佔優勢之下,改變實力對比的非常手段”
“打戰打的即是國家人力物力的動員能力,也是朝廷對戰爭資源調控和投入的能力……”
“就像吐蕃雖然來勢洶洶,號稱數十萬,但是真正能掌控的和指使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本朝則不然,”
“大唐在西北有幅員遼闊的版圖,也有足夠廣闊的戰略縱深作為前線的緩衝;讓將帥運籌帷幄進行佈局;大唐有海量的臣民百姓,可以為戰事提供充足的兵員和勞役;大唐有足夠的土地和物產,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甲馬糧秣;再加上這些年不斷拓寬興建的驛路,確保可以用很少的時間把最需要的東西輸送到前方……”
“因此只要後方上下齊心,朝廷越級不瞎指揮或是在供給上亂扯後腿……吐蕃在國力上就輸了一籌”
“此外,吐蕃空有龐大的軍力,卻無法有效地合力一處,相比之下河西行臺卻可以令行禁止,將每一份力量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戰略上又輸了一籌”
“因此,河西行臺可以有足夠的餘地,用天時、地利、任何等因素來選擇戰機,並使之在選定的戰場進行決戰,積小戰為大戰,逐一蠶食掉吐蕃人的軍隊……”
“吐蕃人所能依仗突發而至的先機,和傾國而出形成巨大前期優勢,但如果不能集中力量擴大這種優勢,一鼓作氣將河西行臺打垮的話,就勢必陷入長期的拉鋸和相持的消耗中……就食於敵,也要有東西可以就食才行”
“只要能撐過吐蕃人一而再,再而衰的攻勢之後,透過大唐四通八達的道路,來自各地的錢糧兵馬不斷的會聚起來輸送補充帶前方,河西行臺的後勁越來越強,吐蕃人卻在慢慢的失血,而且後力不繼而變得越來越虛弱……”
“此消彼長之下,所以他們有不得不提前進行決戰的理由,……”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吐蕃是被大唐的實力給打垮的,這個綜合實力,既包括了田土戶口物產資源,也包括既有將士用命、朝廷政通人和等諸多因素……”
“只要大唐足夠強大,他們就會衷心的敬服和效從我們……”
正在說話間,帳外通傳
“朝中來人了……”
終於來了,我和雍王對視了一眼,這位少年親王眼中閃爍著意味難明的東西。
“上曰……”
新來的朝廷中使,中氣十足的念著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