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看能不能稱為鬼吹燈、盜墓筆記之類的作品素材。

至於很多年後,傳出石窟中的壁畫中藏著某人留下的天書云云,只要能破解了天書,就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和財富,就不是我可以估量到的了。

於是我的敦煌之行,變成了一場聚善之行,當即有畫師和畫匠聚集起來,開始逐一給我和隨行人物取形繪樣,還包括我的儀仗衛隊,還有出席的各色人等,修造的工匠畫師等,然後匯總起來,作為新開主窟牆上的壁影繪卷,

他們做這個已經是輕車熟路了,據說最多時一窟可以繪製上一千八百多名僧人,然後加入當地來自域外風格的寫實派的元素,我家供養的吳道子等人花間派亦稱寫真派隨軍畫師也要參與創作,因此新壁畫不在是那種大比例誇張變形的平面寫意,而是光影透視明暗分明的立體彩繪,還要逐一留下個人的作品題贈,將當代的詩歌文藝音樂歌舞等作品都加進去,反正面積足夠大。

最後還要在洞窟裡開一個藏經洞,將記錄這次活動的書面材料,各人捐獻的書籍文獻等抄錄一份封藏起來,以確保長存後世。

或許吐蕃破滅後,後世再也沒有那副著名的。

既然要修窟,召集當地達官顯貴賢達名望之士見證,以示鄭重,所以我在這裡暫時停留下來,中軍帳就在他們特地清理出來的最大一間禪窟兼僧房和佛殿裡。既然是僧人修行齊聚所在,顯得十分清苦簡單,只是被處置的一塵不染而已,夜晚呆在裡面,聽著外面的風聲和棧樓簷角的鈴響,也饒有別趣。

鋪上駝絨地毯,用綢布將四壁繪象圍起來,掛上兵器架和地圖,擺上沙盤和案几,用屏風和布障隔成若干個廳室,就是一箇中軍臺。

這也是隨軍的僧人和信徒的盛會,無論是法相宗還是律宗,唯識宗,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教義的承載,連新來的蓮花生,也找到一個供奉著大日如來和歡喜金剛的毗訶羅式密教窟,躲進去參詳唐密的十六觀想法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個人的態度不同,

年長一些的扈從,像倭國來的藤原貞秀,或是出身党項的拓跋修,由於出身的關係,顯得要虔誠禮敬的多,不管多寡還是貴賤等秩,幾乎人人都會掏出身上的錢或是值錢的物件,供養當前,連小慕容也不例外。

而我那些家養的少年親事,大多是好奇而已,長期受到軍隊生活和軍國主義的薰陶,對於漫天神佛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只是抱著驚奇和讚歎的態度進行遊覽。

其中也包括了少年見習參事李益。他現在在我身邊,和李莪一起,並稱為大小李參軍,為了方便區分,也稱小李編修,大李檢正。

“金魚……”

我點他的名道。

“回大人,是君虞……”

他面色如常的糾正我的習慣性口誤道,這是小丫頭那裡留下的惡習。

“恩恩,君虞……我記得你家也是附近的大族,怎麼都沒人過來瞧瞧……”

我方才在裡頭轉悠選擇式樣的時候,特意被領到一個最新建造的,供奉千手千眼觀音、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經變三種密教觀音經變的大型涅槃窟。

據說本地郡望李氏一族捐建的家窟。我記得他出身可是河西的郡望大族,山東七大氏族隴西李氏的主要分家之一,

“大人您記錯了吧,本家出自武威一脈,本地最近的郡望,乃是本家的近族,瓜州李氏所屬……”

“哦哦,是麼……”

我不以為意的擺擺手。

隴西李氏身為山東七大氏族之一,當年也是厲害哄哄,據說當年李唐皇室修族譜追贈三代,想攀親溯源的意向,結果被隴西李氏給婉拒了,理由是高祖這一家子血統太雜,被鮮卑貴姓胡化的厲害。李唐才無可奈何攀到北朝十六國的西涼王李軌身上,又把的人物老子李耳拉過來做老祖宗。

再加上,李唐本身就是代北勳貴的門閥出身為根基,進而逐鹿天下的,因此從歲末十八家反王五十六路塵煙中脫穎而出掌握政權後,對南北朝延續下來,在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影響力的傳統門閥勢力尤為警惕,巴不得天下的有力門閥越少越好,最好只有李唐這一家門閥天下獨大。,

因而待到天下穩固後,第一個下壓的就是這些山東七大氏族為首的門閥勢力,先是以法律抑制通婚,然後又是重修氏族志,打亂門第傳統,從經濟基礎和社會影響上不斷削弱其存在感,迫使其主動分家,最後。

從隴西李氏分出四大系,即武陽系(故城在今山東朝城縣),姑臧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