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1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那些最初流民頭目也按照作用,封了不等的末品的小官以及不入流的胥吏,算做了我這個安撫使下面的屬員。倒也是看到了前程和出路,信心大漲,人人摩拳擦掌賣力的想做出個成就來。

雖然在我手下苦是苦了些,但至少不用淪於飢寒困頓,以底層百姓堅忍耐勞的傳統,少有怨言反是感激的多。

事實上就是特殊情況下的計劃經濟,以南人事田,北人從工,避開地有盡而人益多的矛盾。將來安定了,這些熟練工人無論是返鄉還是就地安置,都有一個好的基礎。當然有些矛盾還是存在不可避免,只是被隱藏的更深,更加間接化,比如新產品和技術的出現,對當地傳統行當事業的衝擊,要麼學這改進要麼就自然淘汰破產,還有來自流民顯然更廉價的勞工,勢必造成本地人工和就業的下降等等,但至少表面上,大部分還可以做到兩相其安,各有所司的。

待到各個點用人滿了。然後更進一步,就是募民繼續一邊修路一邊營造,就近去開邊疆了。我對歷朝歷代移民開發政策的瞭解不多,都來自網上的帖子,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近幾十年的生產建設兵團

我記得有部關於帖子信誓旦旦的考據說,四川至南宋仍有大量未開發之地,只是山民土著多了點,於是那些半軍化管訓出來的義勇,也很能派的上些用場。

按照開新田若干若干頃,給予獎賞,多開多獎的,耕種一定年成後,就歸為己有的,至於可能和少數民族的衝突,倒不放在心上,願意開化的登籍造冊,不合作的剝奪了生活多年的土地財產,賣做奴去罷。這年頭誰認識誰啊。期間肯定要有一個反覆甚至波折的過程,但是不用我去頭痛了,我開了頭就行了,隨著土地兼併的嚴重,農民尋找出路,自發的也會去做的。

許多YY小說裡都喜歡說開發湖廣,我也特意派了人去尋訪了一番,現實很快給我當頭一棒,不完全是那麼回事,那地方古稱雲夢大澤,遍佈沼澤和溼地,要想作為農耕用地不是不行,但需要先圍堰,排幹積水,然後種植一些適應性好的作物,改善土質,其中的需要耗費的功夫和時間,不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代人,是難以完成的。實在太過於曠日持久,更別說其中五陵夷、溪洞蠻這些的土著眾多,也許將來對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是個出路,對眼下迫切需要見效的事業,卻是沒有絲毫幫助的,我才沒有那麼多閒錢倒騰進去。

我又不是石越那個想做聖人的瘋子,有耐性和耐心拿一群北方的饑民,去開發南方的大沼澤,光這個念頭就足夠瘋狂和要命了,這東西就和670代以支援邊疆為名,號召知青下鄉運動一樣,諸如到雲南密林去開荒種橡膠紜紜,也許出發點是好,但是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多少本來可以在更好的建設崗位上發揮作用的知識青年,為了一個渺遠的理想埋骨偏遠荒蕪他鄉,造成個整個社會文明的斷層和所謂“創傷”的一代。以至於二代領導最只總結了三個不滿意“國家不滿意,家長不滿意,知青不滿意”。

第一百一十九章 把持與對策

走了一圈下來,腿腳有些乏了,就領進了當值的官房,奉茶休憩,那些工坊廠房的主事,有心邀好的,就會逐一送了各色新品過來賞鑑。

這鄭元和,也甚有耐性的,陪我走了這麼些時日,雖然嘴上矜持著不說什麼,但是面對如此一大灘事業的成就和規模,但從他隱約流露的表情上看,心裡還是多少有些自得和欣然的。他雖然不動發明創造,卻有這很好的統籌和計劃能力,他的專案被我一改再改,卻沒有出大問題,這就是他的功勞了。

比如我眼前這官制飴煉坊,捧上的這一盤白花花的新糖,提純後的方圓糖晶堆砌成小塔,冰瑩剔透的讓人口中生津的。還有各色加工過的糖製品,五顏六色的糖果兒、糖酥、糖卷什麼的,著實誘人的很。

自從貞觀年間名將王玄策出使西域,借兵攻破東天竺摩陀諸國掠其工匠,也將天竺的製糖術傳入大唐,這蜀地、嶺南種植甘蔗製糖的歷史也有百多年了。不過糖加工規模都不太大,熬製出來的除了板糖、糖稀外,也就石蜜比較有名外,品質也很原始。

因此深加工大有可為,更何況由於正值戰亂,資源緊張起來,朝廷醞釀著開始禁用糧食釀酒,因此我讓他們用製糖剩餘的蔗渣釀酒。如果獲得成功,又是一大收入。還有名為猴兒釀地原始果酒的製作,許多人已經看了商機。

而這些官私生產的產品,相當一部分透過特殊的途徑,將流入到吐蕃、南沼等地,絲茶紙酒糖等消費品乃至奢侈品在那裡大有市場,甚至一錢這樣的純白方糖,可以換到等重的銀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