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廉價的蔗渣酒。
還有地瓜刨粉剩下甜膩膩的紅心,烤的皮裂焦黑的土豆,煙燻的青豆,火裡爆出來的玉米花,蜜嘖的油炸蜂甬,椒鹽芋頭糊糊,還有用青澀大麥加褐色板糖煮成的爽口青苗茶。
淘洗烤好的小魚,配合酸酸鹹鹹的辣醃筍子,也不用任何調料,沾上一挑一卷一大團的濃稠麥芽糖稀,嘎子的連骨頭脆脆的咬成渣吞下去。
兩小姑娘折騰了一上午,也累了,乾脆到莊子裡去坐坐。
菜是典型的大盆菜,村人拿出所能找到的東西,按照果蔬瓜菜墊底,板鴨臘雞醃肉燻腿等乾貨覆之,山菌草菇甜跟再疊之,最後才是新殺的豬羊心肝肺片,每層之間還鋪一層米飯,堆上然後澆上老醬,壘成一個小山,然後用大灶猛火蒸熟。
專門提供給小東西的,還有一大盤由沒脫殼的水煮白蛋、金黃的炸滷蛋、綠油油的松花蛋、黃澄澄的鹹鴨蛋、紅豔豔的糟蛋,組成的五花切蛋。讓人看了就很有胃口。
當然端上來前,不動聲色的幾次轉手間,會接受包括銀籤子在內的好幾個批次,十幾種毒物試媒的測定,用溫哲的話說,這還遠遠不夠,只能對付這世上大多數常見的毒物和手段。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人試毒。
“他是什麼人……”
我對圈著手,度著小步站在警戒圈外,一邊撒手哄走那些牆頭簷角上偶爾冒出來,不顧大人呵斥偷偷圍觀我們的孩童,不時對我這個方向笑的一臉憨厚的中年漢子,比了比問道。
陪同的是本地戶曹派駐的參事,他趕忙回答道。
“他啊,鄉里吧人的也沒個正名,人家都叫他村口一蹲,是這裡的莊頭,家裡養的那個牲口禽畜多啊,在莊子裡屈一指的,這裡能被評為模範莊,也有他的功勞。據說他家養的雞鵝豬牛都要比別人壯實的多,每次稱量起來都要多算不少,因此也被人稱多一半,多)……
“叫過來說話把……
莊子裡大多是一色的土坯平頂房,夾雜這幾間帶瓦頂的小樓,不過還算乾淨,而且方方正正的十分整齊,雖然是土牆,但就算沒用白灰,牆面被抹的十分平整,有明顯的溝渠和引水道,人畜的居所是分開的,且保持了相當的距離,因此異味很小,有水井和水池,連同曬穀場、倉房、公事所、祠堂、還有一座半臺子半木簷的小廟,被一圈土牆給圍起來。帶有典型的軍事風格,而且這些都相當陳舊,不象是為了面子工程,而臨時改建的。
我稍微派人調察過,莊上人家的伙食還可以,按照忙時吃幹,閒時吃稀規律,平時多是雜糧菜糊糊,就白蔥醃瓜蘸醬,農忙時,就是蒸一大桶麥飯,用黑糊糊的鹹醬伴飯;如果去的遠就用自家烙的粗麥餅,就小包曲子泡出來的醬湯。年節月末殺個把最小最瘦弱的豬,每家也能分到快把肉,出力做多的男人們,也可以聚在祠堂裡享受一頓豬下水菜。
這裡的女子也已經不怎麼織布,而是到莊上作坊去幫忙,做些零工換取工分,然後每月從合作社的流動商販車那裡換來更廉價的水織布、針頭線腦什麼的日用。
而他們的兒女被集中起來管教,有定期派來莊上駐點的蒙字先生,在這期間大家湊點糧食就可以了,要求也不高就幾百常用字和粗演算法,能勉強讀懂信,瞧明白官家告示的大概,算清楚家裡的出入就可以了。老人也被集中起來供養,順便做點灑掃之類力所能及的瑣事。
因此可以解放出更多的人手來,除了糧食所需外,參與到更多的副業生產中去。而他們的勞動組織和勞動效率,顯然也要比尋常以宗族為紐帶的那些村莊高的多,再加上系統規劃的水利道路建設,因此雖然負擔不見
少,他們同時要交軍隊和地方兩份錢糧,但因此沒有P和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還是要比其他地方好過的多。
雖然對我來說,這也就不過是某個時代農業學大寨的水準,但在這個時代,似乎已經足夠用了,只要龍武軍這個靠山一天不倒,這種良性的勞動效率,再延續至少幾十年是不成問題的,用曾經具體參觀考察過農村生活的杜甫、王維等人的話來說,已經頗有些先賢描述“老有所養,少有所教”大同治世的痕跡和味道。
事實上後世某個國朝,就曾經用公社、合作社這種東西一度輕易掃蕩和取代了廣大農村,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族勢力和影響力。雖然都是被人最大限度的壓榨剩餘價值,但是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有目的有計劃有前景相對有效率的壓榨,總比傳統貪官汙吏之類的毫不規律可言,時不時的按照需要攤派,隨意的來亂啃一口,要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