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夾擊羅克索夫斯基的戰鬥只是第一步。德軍裝甲部隊開始分成好幾個梯隊開始了進攻。有若干梯隊的戰鬥隊形的優點是,隊形縱深較大,能及時支援第一梯隊。此外,這樣便於變更部署和在主要突擊方向集中火力,主要突擊方向幾乎不是固定的,雖然戰前已經選擇好。但是這個方向還是需要常常在戰鬥過程中才能確定下來。
德軍裝甲箭頭的第一梯隊往往是虎豹混雜著的,因為兩種坦克的機動能力非常好,不虞戰鬥速度打不出來。經過改裝的加厚裝甲往往能夠抵擋蘇毛子高密度的打擊,第二梯隊射程很遠。威力可觀的88毫米自行突擊炮能夠保持一直對敵人的火力壓制。88毫米炮彈威力很強,對敵軍陣地上的防禦工事有很好的毀壞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厚達一米的混凝土工事兩炮過去就能擊穿了。
無情的戰爭規律要求迅速殲敵。一切行動都要為在最有利的條件下使用武器併發揮其戰鬥威力而提供保障。使用優良武器進行有效的射擊,德軍坦克射擊效果一般優於蘇軍。其原因是德軍良好的射擊訓練以及其坦克炮高超的彈道效能;當然效能很好的火控系統也是原因之一。本來卡爾蔡司這種優質的光學儀器就讓德軍佔優勢了。更別說大阿福借鑑後世坦克的獵殲模式開發的光電整合火控系統了!在德軍換裝新坦克之後,由於坦克炮威力加大,炮彈裝藥的質量改善,身管加長以及採用新的無殼彈,使得德軍坦克炮的威力大大提高。當老虎及豹三坦克在開闊地形上進行戰鬥時,一般在1500~2000米或更遠的距離上即開始射擊。其高超的射擊精度每每讓蘇毛同行們束手無策,只能被動挨打。
這次戰鬥中德軍坦克表現出來的戰術素養很快就讓毛子們悲劇了。在轟炸之後的炮擊煙塵尚未落下之時,德軍坦克就已經出現在了蘇毛陣地的面前。鋼鐵怪物以雷霆萬鈞之勢壓上來。蘇軍步兵那幾招反坦克手段根本就不夠看的。自從開始戰鬥以來成為嘗過德軍坦克突擊滋味的他們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後退又不是他們所提倡的,他們只好跟陣地共存亡!
結果自然是悽慘的,一波又一波的德軍坦克噴射著死亡的火焰,戰壕裡邊的蘇毛步兵一個個的被擊中倒地。20榴彈不斷的在蘇軍士兵之間爆炸,萬惡的小鋼珠又一次發揮它們致命的能力!
蘇軍因為是進攻作戰,因此他們的防禦工作做得比較差。以至於德軍坦克部隊突然殺出來的時候,他們只好無奈的接收被動挨打的一邊倒局勢。
兩路夾擊是德軍管用的招數,只不過德軍的這兩道鐵鉗卻是不一樣的。北邊的那一道是鐵氈,後面的兩支德軍傘兵精銳那就是鐵錘!他們的突擊炮突擊能力毋庸置疑,這是新裝備發下來之後他們打得第二次戰鬥。前一次打布瓊尼的時候積累的戰鬥經驗正好在羅克索夫斯基身上發揮一下。
60公分的寬闊履帶對比12噸的車重來說是高效能。就算是鬆軟的雪地上新型三突也是如履平地。在泥濘的路面也能夠進行快速機動,對比毛子的重型型坦克其機動能力要好很多。
回憶當初,每當春秋兩季來臨,道路上到處是積水的坑窪,人員的兩腿和馬匹的四肢都沾滿了汙泥。車輛在泥濘裡行駛,常常陷下半個輪子。即使是坦克發動機也時常無能為力。德軍士兵同東線的大自然展開了英勇的鬥爭。陷在被沖毀的道路上的車輛的駕駛員。甚至為了防備神出鬼沒的蘇聯游擊隊襲擊,整個星期不能出駕駛室。千百臺車輛和它們的駕駛員只能靠空運補給。摩托車通訊兵創造了奇蹟。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士兵發揮了使人難以置信的創造才能。他們出自高度的責任感。發揮了互助友愛和英雄主義精神。這一切在白起來到之後都有了改觀,德軍士兵的作戰能力提高了不止一倍!因為這些個困擾他們的因素都沒有了。
緊跟在新型三突後面的是多管迫擊炮,照理說傘兵這種兵種不該有射速很快的炮兵的。只是德國良好的空運能力足以保證這種武器的大量消耗。德軍60毫米迫擊炮才得以擁有持續的火力密度。德軍南邊這一路的炮兵火力就指著它們了,而60毫米多管迫擊炮也是表現出了他的能力。密集的彈著點幾乎讓新型三突的前進路段平坦無比,堪比喀秋莎的打擊能力實在是讓蘇毛步兵膽寒!
火箭彈攻擊讓朱可夫所部舉步維艱,他們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任何人面對這種大殺器也是毫無辦法的,東、北部兩個大方向上拼命進攻的蘇毛子就這樣被遏制住了。突然增加的重火力讓朱可夫很納悶,他不明白為什麼已經是逐漸熄滅的德軍炮兵火力會起死回生。他仔細的思考之後把原因歸入了這是德軍準備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