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走了很多彎路,他們最初也曾仿照德國國防軍裝甲師的編制建立了坦克師,但1939年波蘭戰役的經驗則證明這種編制相當笨拙,於是蘇聯人取消了坦克師編制,轉而將坦克分配給步兵單位。後來蘇聯人意識到坦克一定要集中起來使用,便又將裝甲部隊編為機械化軍,每個機械化軍下轄800到1000輛坦克。這種編制無疑是過分龐大了,加之蘇軍坦克沒有安裝無線電通訊設施,且摩托化步兵缺乏車輛,所以機械化軍指揮起來相當不靈活,在衛國戰爭初期很輕易的就被德軍坦克分割。在遭遇了最初的慘敗後,蘇聯人的坦克所剩並不多,為了指揮方便,這些坦克都被編為獨立坦克旅,每旅下轄坦克並不多。這種小編制的坦克旅非常靈活機動,,因此在1941年末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此種做法同時也違反了坦克應該集中起來使用原則。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以後,蘇軍在一些地段展開反攻,小編制的坦克旅不能勝任大規模的進攻任務,於是坦克軍應運而生。需要相應的擴大裝甲部隊的編制,於是坦克集團軍等編制便出現了,與此同時,坦克旅的編制也擴大了。這是因為:與1941年相比,經過戰爭磨礪,紅軍指戰員指揮素養顯著提高,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