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時日本人做的激烈抵抗,他們也向中國“學樣”,紛紛從軍艦上調集海軍陸戰隊登陸,“以資守衛”。一時間日本皇宮裡各國軍隊全有駐紮,整個日本皇宮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萬國兵營”。
羅豐祿這時向英國方面提出,日本人敢於行刺中朝使者,目地是想給英國駐日當局造成惡劣的影響。干擾這次會議,“製造中英矛盾,以便從中漁利,其居心險惡之至”,從朝鮮國母遇害到這次“行刺”事件的發生,證明了這些事情的出現都不是偶然地,“非偶一為之,定有幕後主使之人”。他還拿出了朝鮮國王李熙的“陳情書”給英方,要求英方“立即徹查”,避免悲劇重複發生。
羅豐祿還向英方暗示,儘管發生了這種令人十分“不愉快”的事,中國依然對英國的“和平努力”表示“支援”,但是一旦別的國家政要在這裡出什麼事,那些國家可能就不會向中國人這麼好說話了,希望英國對日本不要“姑息縱容”,他以日本幕末時期反對倒幕運動的孝明天皇被維新人士暗害身亡一事“提醒”英國人,日本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連殺自己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天皇都不當一回事,更何況是外國使節,千萬不要著了日本人地道
急需支援的英國人當然明白中國方面的意思,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張伯倫立刻表示要把這些事情“併案處理”,“一查到底”。給中國和朝鮮一個滿意的“交待”,可能是上回的“印度模式”的“建議”提醒了英國人不要陷入為保護日本而同其他國家發生全面衝突的“泥沼”,張伯倫向張蔭桓暗示,英方原則上贊同中國的建議,美國方面也可能表示同意,現在不好辦的就是這個俄德法“準同盟”了。
張伯倫又說,不希望因為這次“遇刺”事件干擾了會議的程序,希望中朝使團成員能夠即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