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才能出廠,這意味著所有貨幣的純度都是一樣的,它本身的純度的確不高,但只要價值不變,那麼它就是一枚能獲得認可貨幣!

當然,有了真正的貨幣,那肯定會有偽幣!我們華夏共和國鑄造出來的貨幣,我們有不少鑑別真假的措施,這些措施能夠避免假幣的出現或者人為的磨損。

打擊偽幣我國認為不應該是隻是本國的行為,既然軍政府也在使用這個貨幣,為了避免假幣危害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共同打擊假幣,也是必然的訴求!”陳斯緩緩說道。

陳宮並沒有專門學習過金融方面的知識,在陳斯的忽悠下對這三種貨幣也開始放心了許多。其實他還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兌換比例這點。

當確定這個兌換比例的權力,掌握在華夏共和國的手裡,那麼他們完全可以今天金銀兌換提升為1:1。2,明天可以調高到1:1。5,後天又可以下跌到0。8:1。只要玩得好,完全使用華夏共和國貨幣的軍政府,就如同血牛一樣,源源不斷供血。

當然,這些陳斯是絕對不會和呂布他們說的,實際上他也是一知半解。再則由於呂布的這個政權還有存在的必要,華夏共和國也不會那麼快在他們身上玩這個手段。

再則,金銀銅新幣的統治地位還沒有形成,要玩這種手段,也要等這三種貨幣,得到整個華夏大地的認可,成為當今世上最主流的貨幣單位,才能玩這種手段。

君不見米元那邊,往往是趁著價格高的時候發放債券,然後突然來場經濟危機,直接就把貨幣貶值下來,再償還本息,不多時又逐漸提高米元的價值。如此不知不覺間,一大堆購買米元的傻X,就這樣傾家蕩產,義務幫助別人搞建設了……

和呂布差不多,由於孫堅被大漢帝國限制交易,他的交易物件就只剩下劉焉和華夏共和國兩個。無奈之下也只能接受新幣的使用,因為後者只承認這三種貨幣的結算模式。

劉璋也不懂得金融主權的概念,於是也開始允許新幣進入交州。大漢共和國和大漢帝國卻是對這貨幣有點警惕,他們似乎意識到這種貨幣會給他們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本來打算拒絕用這種貨幣結算,改回金銀元寶和五銖錢進行結算。但是金銀元寶到底還要關係到純度問題,兌換起來非常麻煩,不少商家也表示新幣結算起來更方便一些。

且不說大漢共和國本身就是一群壟斷資本家門閥控制的國家,大漢帝國也不能完全忽視商人的呼聲,畢竟如今的確已經不是糧本位的時代。

好在兩個國家也保持了足夠的理智,甚至經過深入研究,突然發現鑄幣居然也有收益這個情況。於是他們也開始著手鑄造屬於他們的金銀銅幣,徹底放棄原有的金融體系。

在這個基礎上,也不好再阻止別人金銀銅幣的流入。於是允許了新幣的流通,但同樣也要求他們的新幣,也要在華夏共和國裡面進行流通。

為此三方派了專門的使者進行接洽,只是其他兩國還沒有新幣出現,所以也沒辦法繼續談判下去。直至五月中旬,兩個政權確定了新幣的款式和純度,並且鑄造出來之後,三方才再次坐了下來進行商談,最終確定一個比較靠譜的兌換比例,互相通兌。

說來慚愧,兩個掛著大漢名義的國家,鑄幣技術,居然還比不上來自吳越這蠻荒之地的華夏共和國。最後兌換的時候,他們鑄造出來的金幣,三枚才能兌換別人兩枚,銀幣和銅幣方面更是提升到兩枚兌換一枚的程度。

更加喪心病狂的是鑄造速度,這點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鑄造一批貨幣,華夏共和國研究鑄造了三批,既然通兌,那麼以後市場上充斥著最多的貨幣,也肯定只能是華夏共和國那邊的新幣。

顯然,現階段已經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阻擋新幣的進擊腳步!(未完待續。)

第127章日常進行時

戰爭永遠都不是主旋律,生活才是。

對於華夏共和國的百姓來說,生活才是他們的全部,或許戰爭距離他們也不算太遠,甚至一些南下的難民,甚至是世家那裡,能夠聽到戰爭的殘酷,卻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受到戰爭的影響,生意肯定是難做。好在這並未造成經濟危機,更是隨著五百多萬南郡山民的遷徙,使得商品開始出口轉內銷,那些山民帶來的毛皮什麼也,也轉化為皮革或者皮裘什麼的拿到北方去出售。

關鍵還是政府採購,大量的新幣開始流入市場,人們已經徹底接受了這種新的貨幣。甚至每個城池外面,都有貨幣的樣式,防偽方法和外幣兌換比例換算等訊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