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赤色黎明 作者:點絳唇

下此番前來,是希望丁州牧能發義軍,消滅董卓逆賊,與我等諸位朝臣,共建共和!”楊彪拱手,鄭重其事的說道。

“共和?”丁原算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彙。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便是這樣,共和制度能夠避免君主亂權,也能保證君主能千秋萬代永存不滅。對大漢還是對我們都有好處,丁州牧不妨考慮考慮?”楊彪把共和制還有它的好處,關鍵還是如今的世道變化都給說了出來,顯然他也看到丁原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知道對方已經上鉤。

憲法和國會的概念,丁原是第一次聽說。在劉辯已經身亡,劉協還小的情況下或許這是對他和漢室最有利的結果。關鍵是若他能進入國會,也必然會是權臣的一份子,不得不說這個誘。惑很大。

楊彪表示禁軍會第一時間起兵,幫助他討伐董卓,勝算非常大。

丁原想了想,權衡了利弊之後,便答應了下來。次日,起幷州數萬大軍,兵臨雒陽城下,其更是揚言,要董卓放棄兵權,告老還鄉,否則便要奉天討賊!(未完待續。)

第71章天下大勢定

雒陽城中,董卓的下榻之處。

實際上就算是原本那個時空,董卓也是在遷都長安之後才開始自暴自棄起來,或許夜宿宮廷什麼的也未必存在,畢竟用這種手段抹黑某人,也是士人最擅長的事情。

若非如此,如何能凸顯出討董的正義性?

董卓在雒陽就有一個府邸,一般到了他這個身份,若是在雒陽沒有一個落腳的府邸,那會被人看不起,除非家族徹底沒落,才會選擇把房子賣出去,或者被人搶佔。就算再沒有能力,在京城周圍買下一個房子也是應有之舉,各個朝代都不例外。

“文優,你覺得共和制是否可行?若不可行,我們應該何去何從?”董卓整個人感覺衰老了不少,帶著幾分無奈的眼神看向李儒。

硬要說的話,其實這就是李煜帶來的變化。主要還是丁原來得太快,使得董卓根本沒有來得及把這些禁軍士卒完全掌控。如今雖然有監視著,不讓他們有所行動,但禁軍若真的暴起,與丁原部裡應外合,這就會存在一定的未知因素。

更根本的因素,就是原本大家只是坐看袁閥和董卓爭,但如今牽扯到共和制是否能夠落實這點,門閥已經上了船,自然不能夠再無動於衷。又因為率先發展商業,最近這兩年家族的收入提高了數倍,使得可以招募的家丁兵,甚至掌控的禁軍比例再次提升。

禁軍不知不覺變得不再是繡花枕頭,關鍵還有西園八校這支部隊,不算上軍校尉部,剩下七部也具有很高的戰鬥力。若非董卓帶來了數萬大軍,而且控制了劉協,只怕雙方早就因為利益問題爭吵起來。

董卓會承認劉辯已經身亡的事實,並且與世家一起把劉協扶持上位,固然是有著他的利益訴求,關鍵還是向世家門閥妥協。

目前放在他面前的,就那麼兩條路:要麼同意共和,要麼和世家門閥內外聯軍打一場。

雒陽城城牆很高不假,但城牆這玩意主要是對外的防禦手段,籠中雞造反,城牆的防禦效果就要差了許多。正是考慮到這個結果,所以董卓現在真的非常無奈。

“共和制的確有不少好處,對岳父來說卻沒什麼好處。蓋因國會構成幾乎都是世家門閥,岳父只佔據一個席位,能造成的影響很低。且岳父的想法,不少都侵害到這些世家的利益,他們只怕很難支援岳父。

如此就算建立共和制,岳父也不過是邊緣者,沒有半點好處!”李儒當即回答道。

其實一開始董卓就已經否定了共和制,否則他不會考慮不合適的情況下要如何去做。他要做的,就是把為什麼要否定共和制的原因說出來。

李儒看了看董卓,後者顯然也是那麼考慮的,這才把後續的計劃說出來:“如今我們看似處於劣勢,但陛下在我們手裡,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如何把這個優勢徹底的發揮出來,這就是我們應該去考慮的事情。至於禁軍和丁原的問題,其實無關緊要。”

“那我們該怎麼做?”董卓聞言,立刻來了興致,似乎也抓住了什麼。

“遷都長安,徐徐圖之!”李儒說出了第三個選擇。

不需要妥協,也不需要和別人打,只需要把皇帝遷徙到長安,把函谷關關閉,那麼不管是朝臣還是丁原都只能乾瞪眼。

到時候在長安組建新的朝廷,全部都是他董卓自己人的朝廷!如今不缺啟蒙的手段,李煜就是在沒有人才的情況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他董卓也可以慢慢把聽命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