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上下不少人的神經。
如果說以前,張角還有些害怕趙雲,畢竟整封信似是而非,不知道說的啥。
黃巾如今差不多準備好了,三月初五,於鄴城起義。
張角等人提出了明確的鬥爭目標,要消滅東漢政權,建立自己的統治。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不過要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服黃巾,還要傳播輿論,信徒們在州郡官府、尤其是洛陽的大門上寫“甲子”二字。
這等於是在暗示民眾,甲子年甲子日起來的這支部隊,是可以建立全新的政權的部隊。
太平道剛開始政府都有所耳聞,不過所有人都以為,不過是一個道門的分支機構而已,並不在意。
他們利用宗教形式進行起義的宣傳和組織工作,麻痺了官府,積蓄了力量,為舉行起義作好了比較充分的準備。
而且起義計劃制訂得比較周密、具體,“內外俱起”、“八州併發”,張角等人準備一舉奪取八州的重要城市,邊邊角角上的州郡都認為無所謂。
馬元義,是張角最信任的弟子,是黃巾的組織者之一,是大方首領。
黃巾道不同於一般的道家,他們的道觀不叫觀、宮之類的名稱,而叫方。
張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
“方”字為多義詞,有幾項字義與宗教有關。長生不死術稱為方、方術,精於方術的人稱為方士。
周代以來祭祀四方被稱為四方祭、方望、方帝或方祭。
社壇為方形,象徵大地之形,所謂“地道曰方”,亦稱方丘。方祭合入社壇舉行,依五行說合稱五社、五祀,或並稱“方社”。
這種“方”太平道信徒群眾性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和精神中心,為信徒所熟悉,所熱愛、所崇敬,具有崇高的權威和強大的凝聚力。
畢竟老百姓都覺得,方就意味著長生,大家所信仰的聚集地就叫方。可以說,張角是一位心理學的大師,巧妙地利用了農民們知識匱乏讓大家覺得太平道是至高無上的。
在組建黃巾軍的過程中肯定發揮過組織中樞和秘密據點的重要作用,黃巾軍就是以方為中心設定建制的。
張角以這種寺院的名稱作為高階軍階和大建制的名稱,正是在黃巾軍中繼續高舉太平道旗幟的一種有效措施,來激勵將士的戰鬥熱情,保證軍隊組織的異常穩固。
光和六年,馬元義已經奉黃巾軍魁首張角之命,籌劃起事的準備工作。
他聚集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約定於鄴城相會,並收買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準備於今年三月初五,也就是甲子年甲子日,內外同時起事。
同為十常侍,封諝與徐奉有些苦逼,要論能力還是有的,可惜上面先有曹節後來又有張讓和趙忠壓著,始終出不了頭。
儘管宦官是一個整體,內部自然是有權利爭鬥的。他們妄圖與洛陽的黃巾道眾一起,推翻劉宏的統治,成為黃巾新政權的太上皇。
畢竟雒陽乃是龍興之地,從來沒有人說過鄴城風水勝過雒陽的。
我們再來說說張角的另外一個弟子,他是青州濟陰人。
張角原本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他應該算個漢朝賣官鬻爵的受害者吧,當他落榜回家上山採藥為生。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個轉折點,《太平經》這本道家經典內容繁雜,涉獵極廣。
偏巧這個時候,漢朝爆發了一場較大的瘟疫,於是機會來了,每個道士都應該算半個醫生。
剛開始的時候,張角積極救治災民。宣傳教義,同時結交十常侍,是自己的宗教成為合法的宗教組織。此時應該算他人生的輝煌時刻吧,教徒廣佈天下。
唐周家境還不錯,是家裡的庶子。在加入到太平道的時候,一直抱著懷疑的心態。
不曾想進入到張角的弟子序列以後,小日子和以前比較起來不可同日而語,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知道了黃巾要起事的具體日期,他心裡十分惶恐。萬一起義要是失敗了該怎麼辦?唐家在當地儘管算不了大世家,還是一個豪門。
讓唐周下定決心要告密的是發生了一件事,馬元義本來和他一樣,都是大賢良師的弟子。
但是,後者因為師傅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