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荀攸才是三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思潮的奠基人。
然而畢竟是年少輕狂,這孩子後來讓董卓抓起來了。
此時荀攸又表現出常人難及的明智與豁達,反正要死了,不如每天開開心心,該吃就吃,該喝就喝。
也真是他命大,恰好不久董卓被刺殺而死,他自己也就因此免罪。在此之後,《三國志》上有一句話觸目驚心:
“攸以蜀漢險固,人民殷盛,乃求為蜀郡太守!”
大家都明白,這孩子見失去了當齊桓晉文的機會,便要跑到一個絕對保險的地方,隨時準備割據自立。
然而他最終成為別人的謀主,而不是自立門戶,也是由於這種激進的性格。
即便不是因為道路阻隔無法到達蜀郡,荀攸也終將被真正的領袖收服。
不過,或許正是年輕時的這些變故,將中年的荀攸打磨成一個德才並重、近乎完人的優秀人才。
在成為曹操的謀主之後,曹操對荀攸的評價,是對所有謀士評價中最完美的。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竟然敢說自己不忠於劉家,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麼?
當然,趙雲不會因為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敢小覷天下人,現在的歷史與自己熟知的早就偏離了方向,更不敢斷言未來的走向。
“或許是侄兒太敏感了,”荀攸嘆了一口氣:“其實,姑父,我荀家家世比起趙家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何不······”
這小子編不下去了,他想拉攏別人,突然發現家族擁有的一切在趙家面前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稱道的,不過是潁川書院,現在連祭酒都跑去燕趙書院,還得意個毛啊。
趙雲一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未完待續。)
第四十一章幸福的煩惱
“公達,你也看得出來劉家天子不仁。”趙雲笑得像個孩子。
荀攸默不作聲,心裡劇震。就這麼幾句話,對方就知道了自己想要成就一番皇圖霸業的想法,反正自己是後輩,賴皮一點無所謂。
“目前的黃巾道,將會愈演愈烈!”趙雲再次展開了神棍的那一套:“此後,那位就會警醒,可惜悔之晚矣。”
“他想把天下的財富聚在自己手中,與民爭利的主導思想不變。只等他一走,天下就會四分五裂。”
“那位酒色過度,宮中的****傳聞想必你也曾聽說過些風言風語。實話告訴你,能流傳出來的,基本上都是真的。他還能活多久?不超過十年!”
“亂世出英雄,亂世需要的是強大的武力,荀家有麼?趙家有!”
在這裡,趙雲也不妨吹一吹牛:“鮮卑人何等強大?我趙家攻之而下。惜乎都是用我家的錢,來為劉家人粉飾太平,家父毅然隱退。”
如果說以前的荀攸對趙雲還有些看法,此刻卻已刮目相看,至少在年輕一輩中,沒有誰像他這麼有遠見卓識。
俗話說:茂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說明趙家的情報系統比之荀家,不曉得要強出多少倍。
自己只是覺得這個朝廷腐朽了,荀家必須要做好一些準備。
潁川書院在文才和治國安邦方面不缺人才,差的就是趙家這種軍事巨擘。
現在的趙家韜光養晦,很明顯就是在等著靈帝去世的那一天,就是沒有荀家,人家一樣可以趁勢而起。
這個年代的人不管有如何聰明,還是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不可能料到後面的變化。
特別是黃巾道這種街頭田邊的小團體,竟然可以動搖大漢的基礎,在荀攸看來有些不太確定,他還想觀察下,畢竟到了京城後一直以來都在擴大影響力,做著人才貯備的工作。
雙方的第一次交流,也算不上不歡而散,荀攸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主公,此子真有你說的那麼厲害?”賈詡從暗影裡踱出。
師父很放心,沒有在包間裡作陪,也不曉得他老人家到哪兒去了。
賈詡的關鍵詞與荀攸的特點雷同,事實上他的綜合評價確實不如荀攸。
畢竟這個傢伙幾度易主,而且一句話就能攪得天下天翻地覆的。
然而在幾度易主的過程中,賈詡所展現出的“經權達變”的修為,又是荀攸所不及的。
正如《三國志》裡所說:“權以濟事”,也就是應對事故、應對人事。
李傕、郭汜、段煨、張繡,這些位土匪大爺哪個是省油的燈?
然而只要賈詡一說話,